野猪和家猪杂交,产下的杂交野猪的猪肉口感要比野猪肉好得多;原本生长在江浙水乡的茭白,硬是被成功“改嫁”到大别山区……与大多数老师长期呆在课堂和实验室不同,安农大有一批专家教授,常年潜心农村,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也创造着一个个传奇。
75%是野猪25%是家猪
在一般食客看来,用野猪肉烹制而成的菜品堪称佳肴。可在宁国凤形农林公司总经理葛红兵看来,野猪肉“皮粗肉厚”,真正好吃的猪肉,还要算安农大动物科学系殷宗俊副教授在宁国培育出的“杂交野猪”的猪肉。
葛红兵介绍,2006年,他得知安农大在生猪繁殖领域技术力量雄厚,立即找到殷宗俊副教授。从2006年开始,殷教授就将研究基地搬到宁国,公司派人在皖南山林里“抓”来野猪,再和皖南黑猪交配,经过长时间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了具有75%野猪基因、25%家猪基因的“杂交野猪”。如今,这种“杂交野猪”年出栏量超过1000头。由于定位高端,所产猪肉只在上海销售,这种肉每斤常年都能卖到18元以上,还供不应求。
“水乡名媛”成功“改嫁”大别山
秋风乍起,岳西四万多亩茭白绿浪翻滚。据预计,今年岳西茭白将换回现金1.5亿元。然而,熟悉茭白的人都知道,茭白本多产于江浙水乡,怎会生长在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的大别山区呢?
岳西县委书记宋圣军告诉记者,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岳西农民种粮往往“种一坡,收一锅”,在政府引导下,老百姓决定利用山区夏季温凉的特点,种植反季节蔬菜。2002年起,菜民们在水田里种上茭白,结果水土不服。困难时刻,岳西向老朋友安农大求援!以安农大园艺学院院长朱世东教授为首的专家组紧急赶赴岳西。专家组在当地建立60亩的实验田,通过反复选优去劣,终于选育出合适品种。
残疾弟子成“猕猴桃大王”
桃子挂满枝头,孩子又考上大学,霍邱县乌龙镇“猕猴桃大王”王谋才今年喜事成双。出身贫穷的王谋才,患先天性腿残疾。1985年,王谋才听广播知道安农大要举办果树栽培培训班,就直奔合肥学习。身残志坚的王谋才,感动了猕猴桃专家、安农大园艺学院丁士林教授。丁教授经常为他“开小灶”,出师前,还将自编的栽培专著和一些猕猴桃嫁接苗送给他,勉励他放手干,遇到难题随时求援。
捧着幼苗回家栽种,结出的全是涩果,王谋才只好请来恩师“把脉”。经过调查,丁教授发现问题在于品种不适应。师徒俩联手,耗时3年终于培育出了高产品种“皖翠”。如今,王谋才的桃园面积已有40多亩,年收入近50万元,成了有名的“猕猴桃大王”。(戴照力、朱礼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