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961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我省首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9月投产发电,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9月9日,安庆生物质能电厂顺利通过试运行,两台机组顺利投产发电。安庆生物质能电厂,年消耗秸秆22万吨,年发电1.9亿千瓦时,不仅使大量秸秆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像安庆生物质能电厂一样,自2003年成为中部地区首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以来,我省坚持以生态省建设为主线,践行生态文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污染减排,强化制度建设,在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情况下,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全省GDP总量73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创近12年来最好水平,而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实现双双下降,分别比上年削减1.03%和2.05%。
提升民众生活品质
天空灰蒙蒙,烟尘弥漫,这是过去钢铁城市给人的普遍印象,而马鞍山这座因钢铁而兴的城市却勾勒出崭新画景: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多年保持两位数,而蓝天白云、碧水绕城的风景越来越美。“没有良好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就没有人民全面小康与现代化。”市政府负责同志的话语道破马鞍山资源型城市转型真谛。
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生态文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已成为我省各级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2003年以来,我省落实政府环保责任,引导企业治理污染节能降耗,强化环境执法,不断探索建立环保长效机制。五年来,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全省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比2002年增加11个;据中科院公布的《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我省区域环境水平、抗逆水平和环境支持系统总指数在中部地区处领先位置。
推动安徽崛起,经济繁荣是关键,人民富足是根本,生态良好是保障。省领导多次指出,我们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污染环境的发展,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各地各部门算环保的“经济账”、“民生账”、“政治账”:环境污染不仅有治理成本,还有发展机会成本,污染重的产业和项目多了,实际上就是对先进生产力的挤占;发展经济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人民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新的空气,民众生活质量就是下降,一方土地的生态文明、一方百姓的永远幸福是官员最大的政绩。
彰显和谐发展理念
田营工业区,是界首市的经济“重镇”,它年产再生铅突破3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3。2007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界首市田营工业区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而五六年前,这个全国最大的废旧电瓶回收和再生铅加工集散地,是一口锅、一把柴冶炼再生铅,“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生产方式让河水浑浊、草木枯黄,多次被环保部门叫停。
“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是第一生命”,界首市发展循环经济,找寻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生之路。循环经济,节能降耗……这些彰显科学发展观的词语写在江淮大地上。自2003年启动生态省建设以来,省政府制定并全面实施了生态安徽建设规划纲要,启动了生态经济等5类共371个示范项目建设。2006年,《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24项评价指标绝大多数完成情况良好。“十五”以来,淮河、巢湖流域共投入76.65亿元,先后建成了90个工业点源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治污项目。利用亚行贷款1.17亿美元,我省实施了沿江酸雨区8个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项目。
保护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省不仅仅依赖传统的行政手段,而且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制度体系。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切实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当好第一责任人,省政府对各市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加强监督和考核。省政府明确规定: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结合;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
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有两组数据让人欣喜:今年上半年,我省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国家重点调控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和电力等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为21.4%,低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22.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3.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实现增加值382.6亿元,同比增长25.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同比增长更是高达38.4%。两组数据说明,我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高耗能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环境保护仅停留在污染治理上,往往事倍功半。“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存量结构,提升产业增量结构。2005年,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长、加粗产业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10年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重点行业、工业园区、企业集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目前,全省19个首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进展顺利。丰原集团、马钢公司、海螺集团、皖北煤电、山鹰纸业等大型企业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尖兵。马鞍山、淮南、淮北、铜陵等资源性城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积极促进经济转型。铜陵有色集团、淮南矿业集团、铜陵市成功跻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省环保局还从源头上保证新上项目符合环保法规,产业结构,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对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2007年“861”计划项目环评执行率为71.43%,比去年提高近17个百分点。全省89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中,有87个完成了区域或规划环评,完成率由2006年的39.3%提高到2007年的97.8%。(刘纯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