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login_bar_tip!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安徽疗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8 08: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957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安徽为己正名:长三角发展新伙伴
字号显示:大 中 小  2008-09-26 11:43:00  来源:上海侨报

  “失意”长三角

  一直以来,安徽的地理位置和归宿都是安徽省省委书记王金山的一块心病。

  居中靠东、临近长三角的安徽划归中部,但周边的福建成为泛珠三角的成员,而且自己又建设了一个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西是中部的成员,又是泛珠三角的一个省份。如此对比下,唯有安徽没有经济发达地带的"归宿",本应左右逢源的安徽却落个不东不西,这也成为了王金山最忌讳的一个提法。

  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金山努力为安徽正名,“除了中部地区,安徽还属于泛长三角地区的成员”。

  而为了与长三角拉近关系,安徽从没有停止过努力。

  早在2005年,安徽省就提出了“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的崛起基本方略。以马鞍山为首的安徽的多个城市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入长”积极分子。然而,由于安徽省不少城市与长三角城市之间在经济发展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快融入长三角很难在实际上有所作为。

  而今年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无疑给热情的安徽浇了一盘冷水。

  但是长三角无望,那就来个泛长三角。

  2008年元月中旬,....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字,但对于20年孜孜不倦地要融入长三角“俱乐部”却至今仍在门外的安徽来说,意味深长。这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提到“泛长三角”概念,而且还要求安徽“积极参与”。表面上,“融入”与“参与”只是一词之差,实质上身份与地位截然不同。

  显然,总书记的讲话赋予了安徽乃至长三角更大的想象空间。有了想象的空间,就有跳跃的空间,甚至变革的空间。

  领导人的鼓励成了安徽省招商引资的尚方宝剑,安徽也迎来一个从未有过的机遇。

  “招商引资是当前第一要务”,安徽省省委书记王金山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申这句话。

  其实无论是争取加入长三角还是泛长三角,关键点就是能否融入长三角这个国际化平台,借力经济辐射,搭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现在国家《指导意见》正式出台,长三角整个的产业布局进行大调整,作为中东部少数几个可以媲美的产业承接省份,拉近与长三角的距离,无疑将在被选择中拥有更多发言权,专家指出。

紧盯产业转移

  当下,在周边省市虎视眈眈盯紧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大蛋糕时,安徽也开始了全省总动员。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了解到,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被认为是安徽省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即将召开的全省承接产业转移暨开发区工作会议,将提出促进全省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种种迹象表明,8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将成我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主阵地。

  在8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59个,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综合类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27个。2007 年,全省89个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3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超过3000亿元。在汽车及工程机械、能源、原材料、家电、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

  省委书记王金山曾表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关键是产业对接。而安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有着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优势较为明显。有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以沿江石化和精细化工、沿淮煤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沿江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合肥、芜湖、滁州等为主的家电产业集群;以安庆、淮北、铜陵、阜阳等为主的服装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中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这些产业集群都十分有利于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正像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所说,国家关于长三角的规划,是先划定一个区域,把这个规划做好,但这个范围自己的延伸和实际的辐射区域可能会更广。

  安徽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给记者的一串数字也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安徽55%以上的省外资金来自长三角,75%的劳务输出集中在长三角,70%以上的省际物流和通讯面向长三角,一半以上省际旅游客源来自长三角,“皖电东送”在今年的特大雪灾中为保障长三角地区的电力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务实的安徽正在以主人翁的姿态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向东向东再向东,融入长三角。

  迎来安徽时间

  从承接到融入,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路径日益清晰。而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对于泛长三角而言,安徽的地位也日益不可或缺。

  联合利华一直被视为是长三角与安徽之间进行产业分工的典型。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用品制造商,这家英国企业早前的生产基地设在上海,但昂贵的经营成本迫使其做出抉择。2002年前后,联合利华将其生产基地搬迁至合肥。

  在其将工厂陆续迁到合肥之后,合肥的人工成本等诸多优势迅速显现。联合利华内部的成本管理考量系统显示,联合利华中国工厂的成本很快降到全球最低。2007年末,联合利华宣布增资1.1亿美元,从而使其在肥投资总额增加到8.6亿美元。目前,合肥已成为联合利华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而上海则成为公司的研发管理总部。

  实际上,这种生产和管理高度分离的"联合利华模式",如今已是越来越多早期投资长三角的跨国公司的重要选择,也是不少长三角区域企业的理性选择。安徽丰富的科研人员、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充足的矿产资源必将成为长三角企业转移的首选。

  据安徽省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全省利用省外资达到1557.2亿元,同比增长67.5%,其中,长三角地区是安徽省承接产业、资本转移的主要来源地。安徽省外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中,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到位资金占54.6%。超过半数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来自长三角。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东不西的地理位置曾是安徽发展定位的瓶颈,但随着长三角整个制造业向中部地区大转移趋势,安徽将成为经济辐射波不可逾越的路径,它将左右逢源。

  究竟是**决定市场,还是市场影响**,这永远是个无解的博弈,但可以肯定的是,刚刚还在为“入长”失意的安徽即将迎来自己的全新“秀场。”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马鞍山聚网 (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GMT+8, 2025-1-19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