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951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9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投资环境说明会上,共签约项目17个,投资总额达22.46亿元,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有12个;同日,长三角旅游发展与合作论坛在该市“开讲”,来自长三角旅游界方面人士共谋旅游区域合作和产业发展大计……宣城市立足实际,变潜在优势为现实经济优势,在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
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沪学习考察和黄山座谈会之后,该市认真组织学习,决心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加快实施“以新型工业为主体、以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坚持走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路子,以最积极、最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中去。
宣城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市90%以上的省外投资来自苏浙沪,85%以上的农产品销往苏浙沪,80%以上游客来自苏浙沪,70%以上的劳务输向苏浙沪。为进一步占据主动,该市明确提出把宣城建设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面向长三角的自然生态和地域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东部地区连接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目标。与此同时,该市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不动摇,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达11381户,注册资本133.7亿元;民营企业拥有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53个、省名牌60个,均居全省第二位。
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该市宁国、广德、郎溪等县市连续多年进入全省“双十强”。
为进一步增强县域、市域经济实力,该市一方面不断优化软环境尤其是政务环境。今年启动了“百名科长考评活动”,实行重大项目服务跟踪制和一厂一策服务制等,清除一切阻碍经济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另一方面,加大开发区、各类工业园区以及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对接苏浙的高速公路,构建交通区位新优势。不久前,该市宣黄高速、国投宣城电厂1号机组等一批投资大、牵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开工,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记者张敬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