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login_bar_tip!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和县升级争“霸”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7 09: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907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组织45名专家论证项羽并非“战死定远”


  >>>核心提示 历史上“楚汉相争”以项羽的悲剧谢幕而告终,然而,这位西楚霸王怎么也想不到,在他身后2000多年,和县与定远县竟为争夺他的最终归宿地而引发了一场火药味甚浓的论争,其中的焦点问题是:项羽究竟是自刎于和县乌江,还是战死于定远。11月16日,在和县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史记研究会、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等5家单位、45名国内知名专家,在和县召开高规格的“项羽学术研讨会”,希望“正本清源”,一举结束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论战。专家称,一个县为一个历史名人的“死地”召开全国性学术活动,在国内并不多见。

  “战死定远”说引发论战

  项羽自刎乌江说在20多年前受到了挑战。定远县教师计正山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项羽究竟身死何处?》一文,对这一观点提出挑战。

  去年,著名国学大师冯其庸在《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了题为《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一文,以大量资料和考察实录,论证项羽死于定远而非死于和县乌江,引起各界关注。

  由于冯其庸是“重量级”人物,他的提法涉及一个重要文化遗存能否立足于和县的问题。为此,和县方面开始了一场“项羽保卫战”。今年1月14日,政协和县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指出:“项羽自刎乌江乃千年不争之史实,西楚霸王灵祠是和县一张旅游名片。去年,有关媒体刊登了‘项羽并非死于乌江’一文,对项羽死于乌江产生质疑,县政协及时召开会议、组织史学爱好者撰写论文开展论辩。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交锋中,和县方面甚至动用了高科技手段,用卫星遥感技术拍摄项羽败逃路线,证明项羽死于乌江。今年8月,在和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和县项羽与乌江文化研究室”与中国史记研究会专家组成联合考察组,深入灵璧、定远、和县等地,实地踏勘项羽最后兵败之路,采用高科技的卫星遥感拍摄技术,搜寻有关项羽的遗迹,并于近日绘制了卫星遥感地形图。

  “我们依据史料文献,并参考当地老人回忆,配合以高科技手段,认定项羽战死定远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联合考察组成员袁传璋教授说。

  45名专家“集体反驳”

  “专家请来了,高科技也用了,加上《史记》和《汉书》是我们最坚强的支撑,我们决定把联合考察组实地勘察结果公之于众,彻底结束这场论战,还历史本来面目。”昨天,和县一位政府官员这样对记者说。

  他说,日前,和县方面请来包括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主任、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安平秋在内的45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强大阵容,集中反驳“项羽战死定远”说,并在会上首次公布高科技拍摄的项羽败逃路线图,以新的方式向世人解读这段历史。此次参会的政府官员有巢湖市的一位副市长及和县四大班子成员。

  11月16日一早,记者来到“项羽学术研讨会”会场,只见知名学者济济一堂。为反驳“项羽战死于定远”说,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均言辞激烈。专家们造诣高深,引经据典,文献涉及《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尔雅》、《太平寰宇记》等,解说项羽败逃时突围路线以及古文表述问题,让非专家的听众感到云里雾里。

  但是专家在阐述观点时用了许多激烈的词汇,让众人均感到吃惊,诸如“造假”“伪证”“偷梁换柱”“移花接木”“道听途说”“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学风失正”“研究方法失当”“犯了不应有的常识性错误”等,而这些词汇全部用在了国学大师冯其庸身上。

  一些与会人员表示,这样激烈的学术研讨会还是头一回见。一位专家说:“和县方面本来邀请了冯其庸老先生,但他因故未来,如果他来到会场,不知会作何感想。”

  “争抢名人”不宜过火

  对于和县组织专家召开的“项羽学术研讨会”,大多数专家表示赞同。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说,一个县为一个名人的“死地”而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全国极为罕见。“现在文化是软实力,国家提倡发展文化产业。过去文化资源之争常出现在省一级,而现在县一级也如此重视文化产业,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安平秋先生说,关于项羽死于何处,不论对错,争鸣对于研究者不是坏事,学术有了争鸣才能引发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据了解,此次参会者中有淮阴的历史专家,而淮阴的韩信是项羽的最大对手,淮阴的专家也想听听这次会议,希望能有所裨益。

  不过,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也提出,由于历史资源可以为地方经济服务,现在许多地方都在争抢名人资源,如果这种“争”仅是严肃的学术争鸣,对于宏扬传统文化、普及历史知识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过火了就需要注意。“有的地方没有文化底蕴,没有文化遗产,也在盲目争抢文化资源,甚至匆忙上马文化工程,最后形成一场闹剧。有的两地多年相争,大动干戈,伤了和气。这些都是不必要的。”(首席记者何雪峰)

  记者手记 何不“握手言和”

  为捍卫传统的“霸王自刎乌江”说,保护文化资源,和县这次组织庞大的专家团,针对“霸王身死定远”说进行了一场畅快淋漓的“大战”,相信很快会引起各界热议,然而,热闹之后,有许多问题值得冷静思考。

  “楚汉相争”距今2000多年,许多遗存早已淹没在历史风云中,关于项羽究竟身死定远还是自刎乌江,可能谁也说服不了谁。

  因此可以想见,此会之后,定远方面决不会善罢甘休。然而,如此“冤冤相报”何时了?

  其实,这场“论战”并非完全没有意义,据说项羽“死地”之争引发热议后,项羽败逃路线上的灵璧、固镇、定远、凤阳、和县等地都在旅游方面赚了个盆满钵溢。

  记者曾经行走过垓下至和县这段“霸王之旅”。在灵璧,有垓下之战、四面楚歌的遗存;在定远,有项羽一生中最惨烈之战;而在和县,则有上千年历史的霸王庙和无数名人题咏。

  所以,和县不必担心名人归宿地被抢,不管项羽最终是否死于和县乌江,这么多名人前来题咏,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源。而定远也不必急于争抢名人归宿地,毕竟把希望建立在没有定论的学说上很有风险,其实,定远完全可以从项羽最后一战上做旅游文章。

  如此看来,安徽有关项羽的景点十分丰富,并且各有特色,互为补充。如果全省统一规划,让各个景点形成不同的定位,那么对安徽的旅游业将是一件幸事。所以,和县与定远的“霸王之争”,希望能以争开头,以“和”收场。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马鞍山聚网 (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GMT+8, 2025-1-19 11: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