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82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1月19日下午,在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的多功能厅里,市长周春雨深情演唱的《涛声依旧》,赢得社区居民的阵阵掌声。这个难得一见的场景,出现在该市半山花园社区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 近年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城市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举办诗歌节、社区文化节、科普节等活动,实现了从“工业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轻盈转身。1月20日,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揭晓,我省马鞍山市榜上有名。
“中国诗城”呼之欲出
“诗人多,诗歌多,佳句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鞍山市文化局局长王平用了三个多囊括了马鞍山的诗歌文化历史。江东是诗歌的沃土,马鞍山因此与诗歌和诗人结下了千年情缘。诗仙李白一生七次到马鞍山,给马鞍山留下50多首(篇)诗文。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等600多位著名诗人留下了千余首关于马鞍山的华章佳句。
群众基础广泛是马鞍山诗歌发展的另一特点。目前,马鞍山市有2000多位市民一直在坚持诗歌创作,其中不乏耄耋老人和中小学生。据统计,近十年来,马鞍山市出版了30多部诗集,4000多首市民创作诗歌被报纸刊登,“诗城小诗人”评选活动也坚持了多年。
近年来,马鞍山的诗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诗歌专题博物馆已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运用实物、图片、雕塑、科技等手段,展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历届吟诗节和中国诗歌节的盛况。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和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为基地的“李白胜迹游”、诗歌文化广场、以《千字文》为基本教材的动漫产业基地也正在筹划之中。“树立诗歌品牌,打造中国诗城。”在谈到下一步发展时,王平的话语掷地有声。
科普节送知识进万家
“科普节开幕式上,我们自编的这本《科普生活》相当受欢迎,当天就送出去近千本,留给家人的书都送了出去。”马鞍山市雨山区西苑社区主任尚华一见面就很兴奋地对记者说。
走进雨山区西苑社区,记者看到,每个门洞都贴有科普宣传画,科普知识画廊随处可见。胡女士居住在马鞍山市雨山区的西苑社区。一开始她对科普活动并不“感冒”,但现在她已经是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忠实“粉丝”之一了,一有空就到画廊阅读最新的科普知识。“以前我买菜都是瞎买,根本不懂什么营养搭配。通过参加社区的科普活动,才明白里面学问可真不少。”现在说起关于日常饮食方面的科学知识,胡女士如数家珍。
08年,仅雨山区就开展技能培训、咨询服务、知识竞赛等各类科普活动110次,收益群众达到万人以上。通过社区举办的技能培训,400余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科普知识普及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架起一座桥梁。
社区文化节赢八方喝彩
1月19日上午,黄梅戏票友丁医荣一大早来到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的多功能厅,为半山花园社区文化节开幕式进行彩排。“现在经济情况好了,人们在文化和精神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丁医荣对记者说。作为半山花园社区黄梅戏票友社的创办人,丁医荣和票友们经常在各个社区演出,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为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马鞍山先后多次举办全市社区运动会、全市社区艺术节等活动,构建起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艺术平台。杨桥社区、东苑社区先后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目前,全市已有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50多个。其中,省、市级“杜鹃花工程示范点”12个,全国和省级先进文化社区5个,全国特色文化广场1个。
“文明城市靠共建,关键是要激发人人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热情。”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说。一半是经济,一半是文化。处在全省经济发展“排头兵”位置的马鞍山正以“刚柔并济”的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