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354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青 山 埋 骨
; I O! w3 Y. ^1 S
- Z4 H; h3 M* P陶蔚南 霄勇军 整理
[0 L8 g0 Q9 D" i; D/ \5 W: f4 n. b0 Q% A+ v
大概是唐朝天宝末年的一个夜晚,李白泛舟纵酒,醉后仗着豪兴,入江捞月,结果溺死了。6 u5 P" P. u# v' r( `8 S) g
李白死后的第二天晚上,月光下的翠螺山一片岑寂。几位平素和李白常相交往的长者,带了点酒肴来看他。李白房子在翠螺山一隅,三间茅寮已经破旧不堪。前几天,乡亲们还商议过,说等空闲日子,给修缮一下。几位长者说着来到门前。见门虚掩着,推开门一看,屋里空空如也。大家不免有些纳闷,又一想,可能是上翠螺山了。便相携来到他们时常休息的峨眉亭,还是不见人影。于是边喊边找,仍然无人答应,只好快快而归。$ B' o- v; g) `: j+ v7 `
次日,大家又来了。跟昨天一样仍扑了个空。大家相视默默,嘴里虽未说什么,心里却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李白醉酒是常有的事,也每每看到他泛舟赏月,纵酒吟啸,会不会……到这,每个人的心都紧紧地收缩起来,便下到江边矶头,这里风比山上大,江风推着江水,拍打着矶石。这时,大家心里不祥的预感增强了,不约而同地顺着江边寻觅起来。大家不?lt;/FONT>不觉走了许多路,终于在一座石矶临江的乱石窝里,找到了李白的那条船。艄公呆坐在船上,身上衣服还是湿的,给凉风一 吹直打哆嗦。大家走到他面前,他才慢慢拾起头来。稍停,竞“哇”地一声哭了,头又沉重地垂了下去,不用问,大家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 X2 b& O& {. A5 M) H1 ?' s
事情一传开,采石的乡亲都来到江边,准备打捞李白的尸体。可是滚滚大江,上哪捞呢?年长的老人都说,人在采石淹死,尸体要到下游才能浮起。于是大家就到下游,找遍洲头、滩旁、渚边,希望能快点捞起诗人的尸体。可是一天,两天……大家往返寻找,有人甚至到了金陵(今南京)也没找到。
7 J( \+ e& Y) s4 O4 Z1 K. ` 李白捞月而死已经四天了,还找不见尸体,实在令人焦急。在采石江段的当涂境内,有条支流叫姑溪河,和它会合的江叫水阳江。水阳江东岸屹立着青山。离采石三、四十里。这天青山下一位农家姑娘,起早下水阳江洗衣。突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个东西。定眼再看,啊呀,却是个人。这下可把她吓坏了,掉头就跑。边跑边喊:“河里淹死人啦!河里淹死人啦!”大家听说都奔跑过来,一时河边围上了许多人。不一会死尸就被捞了上来。
9 [' F, P5 ^( T. G# F+ V/ W( w “啊!是李白!” “是李学士!”一个瘦矮的老人首先认出,其他的人也都认出来了。李白还是那样:头向上翘着,嘴角多少有点歪,狷介傲岸的神气,一如生前。奇怪的是,他身上的衣衫冠履一件也没有损坏和丢失。: T& |: {1 V; {' y
大家万分悲戚,有几个乡亲都哽咽了,这里的许多老百姓同李白很熟悉,有的甚至还和他一起饮过酒。先前李白住在青山的时候.大家常去请他到家里作客。虽说这半年多没见到了,大家还时常问起他呐!当下大家凑了钱,准备给李白买口棺材,收殓起来,在青山上埋葬。" O0 t; g3 O2 c3 `) ~
李白溺死水中,被青山人捞起,并将埋葬青山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两天没到,四乡都知道了。采石人起初以为是道听途说,不太相信:人死水中,尸体岂能逆水而行?但人们说得活龙活现,又不得不信。于是就有几个热心肠的人自告奋勇到青山探听。一来看看是否真实,二来要是真的话,就将尸体运回,埋葬在翠螺山,立碑建祠,供人们凭吊瞻仰,也给乡梓增添光辉。
) l# N$ z, u$ V: J, v, R 这几个人到了青山,听到李白尸体怎样发现、怎样捞起的经过,又亲眼看到李白尸体,岂有不信之理1只是觉得这事很奇怪,便向青山人说起此事。青山人本不知李白死因,听罢都认为这种奇事,并非毫无因由,但一时又说不出什么。临走,采石人要把李白尸体抬走,说要在翠螺山建墓。谁知青山人说什么也不同意。说尸体马上就要装殓入棺,不日就要安葬。各有各的理由,就这样双方就争吵起来。正如当地人说得那样,“小嘴说不过大嘴”。采石人就这么几个,当然争不过青山人,便回去叫人,两乡越吵越凶,最后吵到县里,打起官司来了。
* X5 V [5 o$ b1 y- s# N' W, x9 G 当时当涂县令叫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这几天,他得知李白醉酒入江中捞月淹死的消息,自然叹息不已,本想亲自去看看,现在听衙役禀报,说采石、青山两乡为李白尸.体葬地发生争执,来打官司,便决定亲自来断这个案件。- p1 Y$ M! s' }) X: U
这天采石,青山两乡各来了很多人。一升堂,李阳冰叫采石人先说。采石人说: “李白先生,千古奇才,俊逸超群虽然一生坎坷,但他豪放爽朗,从不介意。他以诗为伴,以酒为友,诗传天下,名播四方。晚年留连当涂山水,并且最爱采石翠螺。定住翠螺山后,乡邻弓I以为荣,以亲人相待。今不幸溺水而亡,乡人无不为之流涕。本想把他葬在翠螺山,使其英名与山共存。无奈青山乡民竟将尸体捞起,并欲葬于青山。李白生居之地也应该是李白死眠之处。望大人详察明断,我等乡民将感激不尽!”
6 p/ W, Q5 V' W8 B9 Y: E 李阳冰频频点头,又叫青山人说。青山人说: “李白先生属意当涂山水,最爱我青山。李白每来青山,或寻谢太守遗迹,或林间抱琴醉卧,乡民皆仰见其风采,并且常有吟涌之诗留此。这实为我乡荣幸。今入水而死,尸体不顺流而下却逆流而上,此事并不悖于情理。依我乡人愚见,其尸体逆水而流大有缘由,这是因为李白先生最爱我谢家青山,只因死时倔迫仓促,未及留下遗言。所以死后犹能骑长鲸,搏水域,逆流而上。青山为李白死葬之地,这是昭然可见。若葬于他处,使其九泉之下魂灵不安,那才是我们罪过呐1望大人应允下民请求,我等乡民与李白先生都将感恩不尽。”4 j: S1 z! |& E% b! x3 x& a: m
李阳冰听后点头称是。但他觉得此事很不好办,一时委决不下,只得暂且退堂。采石人说得对,可青山人也有他的道理。经过深思熟虑,才想出个折衷的办法。于是他再次升堂,说: “太白生前爱采石,采石之民亦将他视为家人,理应在此立碑建墓。然其入水死后。尸体逆水而至青山,亦可见其生前宿愿。本堂现判为:在采石翠螺造衣冠墓,建太白祠,永享祭祀。而在青山上立碑建墓,将太白在彼处下葬,使其长眠青山之麓,以遂其愿。”结果,这场纠纷就这样了结了。8 {7 t7 L+ Q+ b1 F* d) n
所以,凡是当涂人都知道:青山有个李白墓,采石也有一个。而采石是衣冠墓,青山则是真身墓。; I8 y; z0 s3 _; d4 {
, D/ k7 A; |3 _" e* S0 f5 f3 B( F3 u
流传地区,青山,采石一带# @9 G$ v' X/ {3 f; s& ?
( F: `( M' A- t) V/ [ a! a6 `
花 云 战 太 平6 G" m: x% R! E
$ F1 y( O3 o6 a# e2 G吕宏尧
& t/ b* G5 y: f6 p/ L1 j, x' K' l% g
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自濠洲(今凤阳)起兵,仅六年时间就攻占了江淮大片土地。此时当涂也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许瑷为知府,花云为枢密使,王鼎为院判。* \' H' u0 @; r4 j! j
一三六0年五月的一天,东梁山下的哨营内冲出两匹快马,向当涂城内急驰而来。驿道上弹起一道自烟。
# F/ \8 m0 B" s/ F4 m) C 风云突变,陈友谅舟师自安庆沿江直下,进犯当涂。
( j9 J) R5 ?9 r5 |: ?' Y& R0 Z: r 消息传来,顿时城门紧闭,吊桥高悬,黎民百姓惊恐不已,行商坐贾闭市而去。城内一片混乱。形势紧急。* [( n a1 }# l- B X
府衙内,知府许瑷连夜招来文武官吏三老豪绅蹉商应敌之计。9 W# t: m+ z" _ I) y: g
花云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骁将,他身高七尺,面孔黎黑,臂力过人,征战多年,功勋卓著。此刻,他清楚地知道,当涂乃是南京的屏嶂,一进一退,关系重大。可是眼下城内兵丁不满三千,粮草不足百石,与数倍于己的敌军相比力量相殊太大,而朱元璋的大军又远在扬子江江左,远水解不了近渴。当花云抬起头看到许瑷和众人都眼睁睁地望着自己时,他虎眼园睁。挺胸昂首朝前走了两步,朝许瑗一抱拳,朗声说道: "大人,没什么好商议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拼死一战,方能保住城池。”许瑗沉吟良久说: “一城安危,全寄托将军了。” .- E) ~1 f' `' D( |9 Y6 H
近战前的准备工作很快就绪,该加固的城墙加固了,该拓宽的护城河拓宽了。东西彩虹桥(浮桥)一齐拆除。花云披盔戴甲,日夜守卫柴巷口城门。$ j9 H9 U1 X/ m
次日清晨,西南方向传来隆隆金鼓之声。花云提刀登上城楼,放眼一看,只见陈友谅数十艘战舰齐头并进向当涂逼近。花云一面督促兵丁做好迎战准备,一面派人飞马传报守卫东门的许瑷、王鼎,自己则抖擞精神,准备厮杀。
; p" S* P' f+ B0 G6 x0 { 敌军的前锋已经在焦家圩滩头登岸。不一会,整个城池便被围得水泄不通。
* ]: Q' K \1 E; V k6 X 攻城开始了,密如飞蝗的箭矢纷纷射来。击鼓声,喊杀声,此起彼落,攻城的数路敌兵扛着云梯接踵而上,刹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架架云梯被掀翻,一批批敌兵被砍落。花云的大刀砍钝了,鲜血染红了战袍。/ T% @( C r$ b: W8 w9 C4 I- n
攻城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一天激战,花云清点一下人马,发现死伤近千。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几处崩裂的城墙缺口重新堵上。为了防止敌兵夜间偷袭,他又命令兵丁运来一捆捆松枝,麻杆,扎成火把,每隔十来步就点上一把,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火龙在滚动。就这样,双方连续鏖战三日,伤亡都很惨重。但陈友谅水师是有增无减,而城中守军濒临粮尽弹绝。
3 S- D+ G$ d+ G* c. A7 ] 不巧,正是黄梅季节,长江上游连日暴雨,江水猛涨,使城墙陡然矮了数尺。南风催着白浪拍打着墙脚,大块大块的土坯剥落下来。陈友谅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了一个新招,将战船排开,又命令兵丁在船尾堆石头,使船头高高翘起,与城墙齐平,然后亲自擂鼓助威,驱使兵丁攀缘而上,城上守军由于连日奋战,又饿又乏,终于支持不住,城门遂破。花云提刀左右冲杀,终因众寡悬殊而被缚,陈友谅劝花云投降,花云破口大骂: “要投降的是你们,不然,我大军一到,你们必将粉身碎骨!”骂后,用力挣断绳索,夺下敌刀,连砍杀了五六人,陈友谅大惊失色,立即命令兵丁蜂拥而上,又将花云缚住,将其绑在战舰的桅杆上,用乱箭射死,花云临死犹骂声不绝,甚为壮烈。
# j# |4 d) N9 U+ _; k. b8 L6 K 城破时,花云夫人郜氏,知道城破将军必死,逐将三岁之子花炜,嘱托给侍女孙氏,自己投河自尽。孙氏瘗葬了花夫人,夹在逃难的人流中,逃出了城外。陈友谅纵军烧杀淫掳,姑孰城遭到了一场空前浩劫。
6 y G7 ^) r# n0 V$ n: h 旬日后,朱元璋挥师西进,收复了太平。孙氏抱着到花炜找到大营。朱元璋听了民众与孙氏的介绍,感动得热泪盈眶,盛赞花云英勇壮烈,并收抚遗孤。花炜十五年后被委任为太平知府。
0 S- U- ?) U+ g/ c/ I% a 当涂民众怀念花云将军的功绩与忠烈,修建了一座“ 忠烈祠”,还编了一首“花将军歌”在民间演唱流传。
' r$ X5 C& v2 B; _% c
% s7 W3 Z; o' U- x6 w/ h8 `# Y 和 合 二 仙
. l2 `% _8 {6 `3 [2 Q
- j$ ?4 r6 i: g) X0 F7 ]3 @8 m林明星 司健英 搜集整理
1 Z5 O' E* {3 V! a. |! L
' Q6 A4 g- v5 V; v4 ?6 u 很久很久以前,当涂城东有一个很大的塘,塘水清澈,水平如镜。与塘紧紧毗联的一座竹林葱翠的小山,山上耸立着一座长年失修的畸形宝塔,说它畸形是因为塔顶不是尖的,而是一个凹锅形状,里面盛满了水。; h$ F+ J1 Q7 l6 N0 u1 s4 A; U1 K
有一天,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只老鹰叼着一条半死不活的黑鱼,在寻找避风的地方。忽然发现了小山上的宝塔,就摇摇晃晃地落在“锅”沿上,那晓得黑鱼掉进了“锅”里,鱼儿得水,活蹦活跳起来,后来,黑鱼在“锅”里长大了,有一天,下大雨。黑鱼顺着“锅”沿的流水,游进了池塘里,过了许多年,它竞成了黑鱼精,也有的说变成了一条鼍龙,专门吃人的影子,害死了许多人。
6 u. Q0 F& h# y ?& j1 x 离塘半里远的地方,有个小村子。有一户农家只有父女俩。老汉忠厚、淳朴,从不与人斤斤计较。女儿年方一十八岁,温柔、孝顺。父女俩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有一天黄昏,女儿到塘边洗衣服,窈窕的身影映在水里,非常好看。忽然,一阵污水翻滚,女儿的身影消失了。当时女儿只打了个寒噤,觉得身上发麻,并不在意。谁知回家后好象丢魂失魄,卧床不起,很快死掉了。老汉悲痛万分,老泪横流,只以为女儿命短,自己宽慰着自己。就在这时,村里又发生了几个小伙子在塘里游泳回家后相继死亡的事。老汉觉得很蹊跷,决心把这件怪事搞清楚。他通过细心观察,终于弄清了眉目。原来是鼍龙在作怪。老汉十分气愤,发誓要把鼍怪杀死,为女儿和死去的人报仇。老汉说得到,做得到。天天手握一柄尖利的鱼叉,成天围着塘旁转,要和鼍怪拼个你死我活。谁知鼍怪很狡滑,几天不露面。老汉因劳累过度,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一会,听见耳旁有人说:“鼍龙是个千年精怪,你一个凡人如何斗得过它。还是去请张天师吧!”老汉猛地惊醒,知道是仙人指点,就去找张天师了。, B' r' b/ W, T% e
张天师法号虚靖,住在江西信州龙虎山上。信州距离当涂一千多里,路程遥远不讲,令人害怕的是沿途有虎狼虫豹。碰上了,轻则伤身,重则丧命。老汉除怪心切,不顾种种危险和艰难,一路行走,一路乞讨,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龙虎山下。老汉抬头一望,只见山势雄伟,高耸入云。山上林深叶茂,找不到山上的路径。正在着急时,一位鹳发童颜,身著黄色道袍的道长从一棵参天古柏后面走了出来。老汉一见,知道这位道长不是一般人,赶紧上去请教,询问张天师住的上清官三清殿怎么走?道长一听,哈哈大笑,说:“天师已经外出云游,很难找到他。你来的意思我也知道了。我看你也不要找天师了,你们县有和和、合合两位大仙,他们法力无边,一定能降服鼍怪。你去求他们二位大仙吧!记住:和合二仙头顶绿盔,身穿红袍,脚登朝靴,每日自东往西。”说完道长化作一阵清风不见了。老汉又惊又喜,再三对空拜谢,然后急急忙忙往回赶路。# r( }8 F( W1 j8 T, @ _
老汉回到当涂后,到处留意和合二仙的踪迹。有一天正中午,老汉在东门吊桥头看见了两个顽皮娃娃,头上顶着绿叶,身上穿着红兜兜,脚上趿着烂草鞋,从东边来了。有个娃手里拿着一枝洁白、盛开的荷花。另一个娃娃捧着一只黑色、明亮的食盒。他们俩嘻嘻哈哈,追追打打,从老汉身旁一穿而过,当时老汉也没介意。第二天正中午,老汉在吊桥头又遇上这两个娃娃,自东往西,擦身而过,老汉留起神来。第三天正中午,老汉又去桥头;碰见的还是这两个娃娃,一连三天,都是这样,老汉感到非常奇怪,联想起龙虎山下那位道长的话,苦苦思索,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第四天清晨,老汉恭恭敬敬地站在桥头,等待两个娃娃到来。正中午,两个娃娃来了。老汉诚惶诚恐地拦住了他们,然后跪下来叩头说:“二位仙师大慈大悲,为拯救百姓,请施展法术,斩除鼍怪。”两个娃娃好象一点也听不懂老汉的话,仍旧嬉闹着,傻笑着,要从老汉身旁溜走。老汉哀求再三、两个娃娃还是不理不睬老汉,老汉急了,不禁脱口说道: “想不到神仙也不顾老百姓死活,原来和官府是一个样子啊!”这句话很见效,两个娃娃听了都愣住了。原来这两个娃娃就是和(荷)、合(盒)二仙,他们终于被老汉的虔诚和正直打动了。和、合二仙对老汉说: “好吧,你既然一心要除鼍怪,我们告诉你一个法子,对外可不要乱说。”老汉说:“只要能除鼍怪,为民造福,大仙尽管吩咐,我都可以做到。”大仙说:“你在端午节那天拔两根菖蒲,到正午时刻,丢一根到塘里,另外一根晚上睡觉时枕在颈子下面,包管鼍怪一定能杀死。”其实一根菖蒲就够了,但和,合二仙怕鼍遣除掉后,老汉泄露仙气,暴露神仙形体,以后在当涂住不下去了。就故意叫老汉多拔一根杀人灭口。老汉蒙在鼓里,哪里知道呢?他一点儿也不敢怠慢。
9 V( h8 t, }/ n. i7 A 到了端午那天,午时午刻,老汉怀着对鼍怪的深仇大恨,提着两根事先拔好的菖蒲来到塘边,用力掷进一根菖蒲,刹时间,塘面翻滚起一片血水,接着,掀起数丈高的黑浪。一条面目憎恶的鼍龙血淋淋地冲出水面,忍痛逃向离此不远的另一口塘里。老汉唯恐琵怪不死,穷追不舍,把第二根菖蒲扔了进去,只见一道寒气逼人的青光在塘里盘绕,鼍龙被斩成十八断。后来,人们把鼍龙藏身的那口塘称为陀(罨的谐言)塘,把鼍龙葬身的那口塘叫做蒲塘。这两口塘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4 E$ J" b9 E0 \+ i. c: s 鼍龙除掉后,塘边恢复了安宁。当涂的老百姓很高兴,因为谁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影子被鼍龙吃掉了。人们纷纷向老汉表示感谢,老汉很谦虚,无意中说出了和、合二仙的事,一下使人们想起了那两个经常在街头巷尾玩耍的顽皮娃娃,原来都是神仙啊!于是,人们都认为应该谢谢这二位大仙。可是大仙住在什么地方呢?人们都犯愁了。这时,老汉说了“和、合二仙每日自东往西,我们到东方去寻找吧!”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便向东方走去。在一座名叫凌云山的一处洞穴里,突然发现和、合二仙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大家欢呼起来,连声喊着:“和合二仙。”老汉急步上前,第一个走进洞里,可和、合二仙已经不见了。只见洞里曲径幽静,千转百回。老汉知道二位大仙刚走不远,就一心想追上他们。老汉顺着洞中小道走下去,不知走了多少天,先后发现了两个洞口。一个洞口通苏州城外寒山寺,一个洞口通杭州城外灵隐寺。和、合二仙究竟是上了天宫还是进了寺院,谁也不知道。反正,二位大仙再也没在当涂露过面了。后人为纪念和、合二仙,在凌云山下二位神仙曾经住过的洞穴上方镌刻了“和合洞”三个大字。洞前还造了一座庙,大殿上塑着二仙的泥像。
) U$ D6 e- m' p, R
% Y" l5 [4 h( a2 `1 R+ U4 ?9 z 曹徐妈等人口述 流传地区: 当涂县城乡2 ?6 S _4 Q- Q' M! F
O1 a1 l* X" _. S. r9 V' X
张 邋 遢9 f8 c& A3 h/ w0 v* Y
( g Q5 Y+ L* E6 a9 y
邰永水 搜集整理$ B$ n- ^0 T, h
5 v. V# N. e' X0 ?. E+ Q
很久很久以前,石臼湖边有个名叫张邋遢的人,家境贫寒,没有一分田地,只好依靠贩鱼谋生。有一天下午,张邋遢买了一担小鱼,准备第二天挑到市上去卖,赚几文钱,买点米盐之类,好打发一天的生活。不巧,这天天气突然燥热,一夜之间,一担鱼一齐死了,烂的如同一堆豆渣。这一趟不但没有赚到半文钱,反而蚀了老本。张邋遢无奈,从此拿起了讨饭棍。
+ P1 f2 U3 h4 K3 r 张邋遢虽穷,但穷得硬气。有一次在讨饭途中,他看到草堆边一只母鸡下了个蛋,便捡起送还给母鸡的主人。他敬老爱幼,有时一天只能讨到半碗饭,白己舍不得吃,送回家分给老母和幼妹充饥。人人夸他生了一副好心肠。5 s c5 @) Q' n3 h! m! |
有一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张邋遢讨了一天,只讨到一小碗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同行”的小女孩,栽倒在雪地里。张邋遢毫不犹豫地脱下他上身穿的破棉袄,披在小女孩身上,并把她抱到土地庙中,等女孩醒来,又将讨来的那碗饭给他吃,自己却又饥又寒,浑身哆嗦,莫奈何钻到庙旁的一堆灰里把空碗扣在头上,这才止住寒。
9 J) u, C3 d# }+ H 土地爷感动了,当天夜里托了一个梦给他,说明天上午有八位神仙过此地,要他拜求他们搭救。3 G0 k$ k6 G4 ?! Y8 v
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一个要饭的老头走来,急忙爬出灰堆,跪在老头面前:“求求神仙老翁,搭救搭救我吧。”老头说:“我是一个要饭的,自己性命难保,有什么法子救你?我不是神仙,后面那个也许是,你去求他吧。”第二个是个跛子,同样使张邋遢失望。这样一连走过了七个,他忽然想起了昨夜土地爷的话:“……八位神仙……”最后一个决不能放过!他自己警告自己,这是—个烂腿,衣不掩体,光头赤脚,露在外面的那一截腿黄水直淌。张邋遢也不管这些,一把吊住他的衣服,叩头在地:“求求神仙老翁,救救我这穷鬼吧”烂腿推辞不掉,只好在烂腿上揭了一片痂,说:“你回去还是贩鱼。买回便宜的烂鱼,挑回家放在水盆里,用这痂在水里摆几下,鱼就活了。”张邋遢似信非信地接过沾着脓和血的痂,拜辞了烂腿回了家。
9 G9 R" |5 ~) a, [& \/ Z/ v 回家一试,果然不假。从此张邋遢不但甩掉了讨饭棍,而且家里渐渐有了余粮余钱。
* j% x5 V9 {1 U- z( j 左邻右舍,只看见张邋遢晚上挑回一担臭鱼,早上从家里挑出一担新鲜鱼,而且天天如此,弄不清其中的奥妙。细心的邻居晚上乘张邋遢不备,站在张邋遢的门边,透过门缝,想看个明白。只见张邋遢把臭鱼放在木盆里,用一块痂在水里摆三下,鱼竟然动嘴摆尾巴地活了。邻居们惊奇地推门而入,高声呼叫:“抢啊!”这一下可吓坏了张邋遢,他满以为别人真的来抢痂。慌乱之中,他将这块痂吞入肚中。顿时,张邋遢觉得脑清眼明,身轻似燕,成了半仙人。& p" r; ]3 g; \9 A) t. Z
张邋遢贩鱼干不成了,张起了花篮,捕鱼度日。他真的有了神通;共张四个花篮,东湖一个,石臼湖一个,大南湖一个,小南湖一个。他每天不但要提一次篮,还要把捕到的鱼送到南京去卖,一天来回几百里。好奇的妹妹,一不知张花篮是怎么回事,二不知哥哥有那么大的本事,闹着要和哥哥一同去见识见识。张邋遢深知其中的神诀,拒绝了妹妹的要求,早上,他悄悄地把船划走了。正在送鱼的路上,早已躲在用芦席盖着的船舱里的妹妹,听到耳边呼呼直响,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忍不住地伸头探望。啊呀,船原来是上不着天,下不着水的半空中飞行,不看不要紧,一看却破了仙法,船不断地往下坠。张邋遢回头一看,见妹妹正俯在船舱里四下张望,他急忙呵斥道:“快躲进船舱!”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船落在横山顶。哥妹俩只好奋力把船拖过横山,高高的顶上留下一长条豁口,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拖船豁。1 K2 q' y, F- p% c
邰永聪口述 流传地区;石臼湖一带
0 ^* ^, c+ s/ F+ Z5 l5 o% ~2 E" ?
信息来源:《姑孰的传说》当涂县文联编(1986) 当涂政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