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3 s9 d! C1 p) N" S! q
从“博望两刀”到“博望制造”,从投资创业的热土到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在安徽镇域经济发展中,博望无疑是一个佼佼者和领跑者。关于博望,确切地讲,关于“博望现象”,人们谈论得太多,也不断地吸引外界的目光。
, o4 U! u, X. G+ g4 f4 a' j
. n- a. ~: k- {& w 然而,博望经济活力之源在哪里?什么是博望经济板块跃动的力量?
' n* h4 S) d) g0 M/ n) H
: I2 y) u! N7 R% q' A" x7 @4 i5 Z 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成就了一个“活力博望”。) M. L9 S6 a2 [- v. F
0 j+ t) n# E- L' ?& T' j( w) M博望与石湫,苏皖交界处的两个毗邻乡镇。去年以来,一场争夺“制高点”的角力,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 J2 v7 \7 F7 J0 D
$ W# n6 X6 D5 K- m! O' l$ j2 X H “从经济实力上来讲,安徽不如江苏,马鞍山不如南京,当涂不如溧水,但博望超过了石湫,取得了点上的胜利。”这是去年3月28日中共江苏省委常 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在博望“微服私访”后发出的一番感慨。显然,罗志军的感慨并非仅仅是对“博望现象”的欣赏,话语里同样暗含着对石湫落后于博望的不 甘。; J' c/ F" j2 Y2 h3 K3 _; p, B$ l
! d( e$ @/ j; E6 K! f( b 果然,“微服私访”后的第二天上午,罗志军组织召开了帮促石湫协调会,明确要求溧水县直至南京市要加大对石湫的扶持力度,促动石湫学习赶超博望。以此为序幕,博望与石湫暗中角力的十里战场也正式拉开。$ p9 e6 s# v7 O8 B1 Q
9 }1 O7 b8 _1 E$ i
博望与石湫的比较
: a0 p) c, w, Z8 t- s" c
) a; ~! @8 \) M; f 当涂县的博望镇和南京市溧水县的石湫镇相距不过10里,同是刃具之乡,资源禀赋几近一致,可以说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似。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两镇经济实力相当。然而,10年过后,博望已把石湫远远地甩在身后,博望的“刀子”远比石湫的亮。9 ]; x& C, c4 D& G0 G
% a- h6 D2 V) t6 | 2006年,博望实现社会总产值35.6亿元,而石湫镇是7.55亿元,博望是石湫的近5倍;博望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1亿元,而石湫仅为3944万元,博望是石湫的近3倍。
9 {0 B, P+ M- `8 c4 q' C3 F. X& \0 c; l. C$ m# D; z
数字只是表象,它所印证的是两镇工业发展速度和产业层级的落差。同是以刃具作为产业基础,但两镇的产业发展已是高下立判。目前,石湫工业仍停留 在刃具上,全镇刃具企业有117家,占全镇企业数的50%;而博望早已“跳”出刃具,依托刃具产业的基础,走上了“立足刃具、发展刃具、突破刃具”的发展 路子,形成了刃模具、机床、筑路工程机械配件三大产业的集群发展。其中,刃模具企业达到将近300家,占博望企业数的75%。! F7 \( ^5 |, ], K* }/ D8 l
! o# Z- W5 G) }; E1 d! K 追溯两镇产生落差的根源,就在于博望的刀具早就从“村村冒烟,处处打铁”的小作坊中跳了出来,赚起了“大钱”;而在石湫,至今还有300多家作坊式刀具生产店铺,满足于赚点“小钱”,因此机床制造企业几乎还是空白。就第一步而言,博望就将石湫远远地甩出了一大截。
2 }: S6 X5 y3 Y' K8 \ f1 y |/ e! s$ f6 L$ A
“与博望相比,石湫现在的经济实力只相当于5年前的博望。而两镇的差距主要差在发展的意识上。博望人的创业意识强,而石湫人的创业意识则差很多,大多数人小富即安。”石湫镇党委书记李明富感慨地说。7 w Z" ]- q9 |& A5 L0 `1 S- X* N
6 @- P; C# Q0 p9 i 石湫发力
7 H0 G# ^4 |* x: c1 ^1 f+ e% J# q! m' r& L
2006年10月27日,罗志军再次来到石湫,进一步就赶超博望进行部署。
$ D4 y6 V9 g6 F! n8 ~1 g: @$ @5 A7 s' m. x1 d. J
“在短短7个月之内,市委书记两次来到一个边界小镇,并且是为了同一个主题,这在南京是绝无仅有的。”该镇的书记李明富谈及南京市对此事的重视时,仍动容不已。
' n, [2 V' ]0 V! f. ]7 a( y: T2 m) S! C5 L, V! T+ S
罗志军两到石湫只是石湫赶超战略的符号之一,事实上,自从提出“学习赶超”博望以来,正如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的一篇报道所说,“追赶博望‘路’上石湫一刻也不敢停”。
1 |: \' s, G5 h$ r$ P9 D { G1 Z7 F. J2 H
罗志军第一次到石湫后不久,南京市就组织由市、县两级相关部门组成的调研组赴石湫进行专题调研,寻找石湫落后的的原因,帮助石湫制定下一步的发 展规划,并号召南京市直各部门对石湫下一步的发展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随后更是针对帮促石湫发展予以体制创新、给予政策优惠,比如,在石湫设立明觉经济发 展管理委会,享受开发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县乡两级税收收入全部返还,用于这个区域的经济建设;将迁出南京市城外的企业放到苏皖边界,重点是石湫地区, 等等,大有不把安徽的这个“制高点”压下去绝不罢休之势。
' n! I/ w4 j& }& I, G( m; m% I7 @- w% N# }
与此同时,石湫镇四大发展战略也已经全面启动:在明觉集镇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刀具项目集中区,将明觉的70多家刀具生产企业集中起来,为塘窦的 冶金工业集群提供配套;投资2600万元分三期建设华东刀具城,目前,一期8000平方米已经封顶,内设产品展示厅、营销合作社等各类平台;成立刀具行业 协会;与雅虎洽谈组建中国刀具网。通过新的发展战略,石湫希望能“借鸡下蛋”,把博望刀具产业上游的小企业引进来,拉长石湫刀具产业链,逐步壮大规模,从 而与博望一争高下。" @1 n. T! o, B8 A
1 z) Y+ @5 B# J; P1 X5 E! d 服务业是石湫镇着力打造的另一个突破点。石湫镇南面的明觉到博望镇东工业区间没有一家休闲娱乐场所,这让石湫人看到了市场,两镇交界地块的石湫镇三星级饭店已悄然动工。同时,石湫镇还悄悄引进了一家 房地产“大 鳄”,在两镇交界的溧塘水库附近277亩地块上打造低密度生态居住区。正如石湫镇书记李明富所说,“服务业的开发不仅为石湫带来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支 持,也将为石湫带来人气,拉动周边消费,为石湫实现‘边界崛起’提供机遇。”另外,在项目投资方面,投资达30亿元的一个影视城项目已在石湫落地,即将择 日动工;另一个投资达7亿元的工业项目也在悄然启动。9 U- o/ O1 q, O; I
2 h$ C$ v* c. n( d b “我们有信心在5年内赶超博望。”有了南京市的支持,石湫赶超博望的底气十足,镇长刘人祥在座谈时,狠狠砸在一起的两个拳头既表明了他们的决心,更像是向在座的博望镇镇长刘国宝下了战书。
4 Z- `6 _# \* e9 I& j
3 O" {9 l' ^$ Q& u2 E2 h 坚守“制高点”! I3 `4 O: | N& V6 F3 v3 ?
% P+ J9 Y" i1 ]& l 石湫已经出招,博望如何应对?& x2 P6 f( A# A. z( |% l U3 M# A
. G& V% m/ o4 B! x5 m) q5 e
“石湫镇迅猛的发展势头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在如今的区域竞争格局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张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1 S+ F( Y4 [& R z3 \) x. {; V+ f( o0 n" w0 r, }
针对石湫咄咄逼人的态势,博望并没有静观其变,而是积极应对,遏制石湫的“反扑”,博望出了制胜的“四招”,即建一座专业市场,造一座现代城市,打造两大基地,开发两大资源。
6 S6 t* _! S( g
% k1 l4 Y8 I7 u, w2 \+ h( { 博望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针对服务业的相对不足,积极吸引外资建设专业化大市场。一个成熟的产业必然伴随一个规模化专业性的大市场,为了进一步促 进博望三大集群产业的发展,博望去年引资3.8亿元开工兴建了国内规划最大的刃模具大市场。市场建成后占地面积将达到300亩,内设1个会展中心和7个功 能分区。刃模具大市场建成后,必将充分发挥博望强大的销售能力,真正将博望建成“全国重要的刃模具生产、销售集散中心”。该大市场预计将在未来3年内建 成。与此同时,博望坚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致力于打造一个苏皖边界上独具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小城市。目前,博望集镇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3.5万,按 照“东延西伸、南扩北进”的总体思路,到2010年,博望城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博望的第三招是充分发 挥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张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博望将成为在安徽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和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基地。在此基 础上,博望正着手开发利用一山(横山)一水(石臼湖)两大自然资源,加快建设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现代旅游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将成为全镇 三产龙头、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 c# E0 r$ c/ |8 M, A ^3 t* X% j- u+ ?9 l
博望坚守安徽“制高点”,要做“安徽民营经济第一镇”,但其视野却不局限在安徽范围,博望的发展战略还直指“全国经济千强镇”、“全国刃模具、机床生产、销售集散中心”、“在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务的中心小城市”等目标。; b+ \: t0 l6 u% e' Q0 W
' k6 E; Z% W# h3 t+ s9 K
目前,博望虽然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集群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不少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比如,优强企业和大企业少;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外向型人才严重缺乏、融资困难;企业用地紧张等等。
: J4 |2 W* a! P6 o5 e9 z
m: s. ?2 A g- M9 h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保持并提升竞争优势?从目前来看,仅靠博望自身来实现存在不小的难度。作为一个普通的建制镇,博望无论是在发展的空间上,还是可整合的资源方面,都是极其有限。单兵突进的博望与背倚南京这棵大树的石湫在未来比拼的前景并非坦途一片。
( S. @# d8 c3 y3 M6 D6 S6 {
7 y! ^5 A) N X 南京的支持给了石湫赶超博望的希望和底气,也使博望有了借鉴之道。抛开自身的挖潜提高不谈,要想捍卫“制高点”的地位,博望同样需要上级政府的 大力支持。比如说,可否将博望设成市直管镇,从更大的空间和更高层面上提升博望产业集群的发展?上级政府能否在项目安排、融资规模、用地指标、人才支持等 多个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 3 a% H U+ Q6 y& _; X( b5 m
- Y! I5 ~( O5 B* Q' \
“无论如何,我们要全力守卫安徽与江苏区域经济竞争中的这一‘制高点’。”张清在说出上述一番话时,充满了底气。(记者 汪名)
* z7 x$ O( Y- S4 J( a" j' R
# e9 J# H( h1 K0 K0 ]0 U& b 博望,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东部,与江苏溧水、高淳两县接壤。就是这个占地133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人的皖苏边界集镇,多年来坚持工业经济为第一主导战略,屡屡演绎发展奇迹,形成了一个令外界刮目相看的“博望现象”。 & l& y( g L. r( ^" J/ E8 F
! O# T6 t- x; m8 Y3 k, ~
作为一个传统的边贸集镇,博望缘何能在工业上异军突起?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其“工业强镇、工业富民”的活力之源和动力之源何在?带着疑问,记者近日两赴博望,试图通过深入的调查,解读“博望现象”背后的奥秘。# O7 Q! L, d4 T+ k8 b
9 g7 ]5 w. P( O
数字裂变
3 Y- K/ w! U, e5 `$ T; E2 k! M- Q; G' y9 ]0 T, Q: l
2006年对于博望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博望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突破30亿元和1亿元大关。这标志着博望镇域经济和产业集群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与迅猛扩张的新阶段。9 k7 j8 A8 b( ~1 [7 P. C r0 Z
9 O! U& o% X: \+ | \+ M z 循着博望镇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看到,2003年是一个拐点。
+ G2 ]$ E: T1 V' r! D2 e% {) H& D9 g6 ~! `* V6 n
这一年,博望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3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接下来的3年,博望经济的裂变效应开始凸现,分别达到22.6、26.5亿 元和32.8亿元,连跨两个台阶,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4%;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3360万元分别增加到5897、7520万元、1.01亿元,增长了 近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由2003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3亿元,年均增长48%。显然,高达30%以上的增长率支撑了一个令人瞩目 的“博望速度”。! i8 y: Z* F& W4 Y
0 Y6 C. L% i1 S1 _
那么,是什么催生了数字的裂变?
, r! G) a( L' H3 O+ X/ e1 d. a. r. W7 U5 |7 K
是工业抑或集群经济。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博望现象”另一主线,也是博望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如今,全镇工业企业个数由2003年的256 家增加到436家,总产值由2003年的12.3亿元增加到30.9亿元,其中规模企业由2003年的28家增加到60家,产值由2003年的4.5亿元 增加到12.3亿元。刃模具、机床、筑路工程机械配件三大产业是博望镇工业的主体,2003年对社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50% ,2006年贡献率已达到92%,博望镇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刃具第一镇”、“中国机床第一镇”。
. p: G* j+ x8 g% @$ C
* E+ g& o2 L. z* a5 g 显然,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又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增加。这就是“博望现象”数字背后的内在逻辑,也是博望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清晰的路径。
+ r5 [0 f$ z$ [
) O7 K3 R C6 a) C, J- t0 h& Z+ x0 z 博望制造; F* G, O( ^, l0 P9 X+ i4 ~
! s+ g# y) S% p+ m 块状经济和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博望现象”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破解“博望现象”奥秘的一把钥匙。* v: n* O7 F3 e4 f9 Z5 P. ^
& e5 s) K. ?% l+ \( I- E
“博望制造”发韧于“博望两刀”。博望素有“刃具之乡”之称。早在明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形成了农忙种田,农闲外出打铁的生产模式,清乾隆年间,即有“ 芜湖的 剪子,博望的刀”一说。上世纪70年代,博望完成了由生产民用菜刀、剪刀到以生产木工刨刀为代表的小工业服务刃具产品的第一次更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 现了以剪折刀片、锻压模具为代表的为大工业服务的刃具系列产品的转变,实现了第二次更新。本世纪初特别是近4年来,博望镇适时提出了“立足刃具、发展刃 具、突破刃具”的发展战略由刃具制造又衍生出了机床、筑路工程机械配件共三大支柱产业,并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已进入博望产业集群发展的第三个 阶段。8 a2 H' H; i, Y# D% Z9 b
, U- E S8 \& u( c/ j 经过三次蜕变,博望刃具在市场上牢固地树立起霸主地位。如今,博望刃模具在全国同类产业中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左右。作为博望传统支柱产业的 刃模具,全镇共有企业近300家,年产量达20多万吨,产品涉及500多个品种上万种规格,直接从事该产业的营销人员就达1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