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login_bar_tip!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0

断裂的江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1 22: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57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江苏,做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强省,外表很光鲜;但是,江苏人的不团结也是出名的。

  原因就在于,一条长江,把江苏分为“江南”,“江北”。

  历史上,江南人有很强的优越感。而对江北人几乎有一种天生的歧视。

  今天,苏南经济蒸蒸日上,苏北依然死水微澜。

  做为一个江苏人,我想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江南江北,真的格格不入么?是什么造成了两地如此大的差异?

  被长江隔断的江南江北

  长江天堑,划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圈。江南属吴越文化,江北则更亲近于北方;历史上,江南之地,少受战乱侵扰,族性单一,多为古之百越后裔;江北则融合各地各族之血,其民族成分复杂。自永嘉之乱起,北方世族南迁,江南江北,便在民族,文化上产生了断层。江南一向自奉“华夏正朔”,视北人为“虏”;江北则以承中华故地,以江南为“蛮夷”。隔阂已然很深。

  被语言撕裂的江南江北

  江南人,有一种很浓烈的故乡情结,即便世居北土,也改变不了浓重的吴音;为了保留文化传统,宁可“江阴十日”,“嘉定三屠”;江北则是一色的江淮官话。如此,江南人江北人,一开口说话便被打上标签,语言是区别“族类”的最佳工具:“刚拨拧”成了地域歧视的代名词。

  江南江北的贫富差异

  江南历来富庶之地,江北历史上除了扬州,多为贫穷之地。一条长江,不仅仅造成南北冲击平原肥沃程度的差异,也自古是天然的军事屏障:江南人民有肥沃土地,又少受北族侵扰,早早就从“生存”向“发展”阶段跨越,成就了江南思维开阔,文化发达的个性;而江北,却经常挣扎在“生存线”上,自魏晋始,延至唐宋,直至明清,战乱频仍,也造成北人自安天命,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

  自近代以来,差距在不断扩大。上海开埠,江南以其地理的便利,文化的亲近,和财富的积累,开上海工商之先,宁波,绍兴,无锡等地商贾大批涌入上海,先入为主的成为了上海的上层;而江北,地理偏远,文化差异,积贫积弱,一开始便处于劣势。而由于“马太效应”,穷人和穷人抱团,富人和富人成群,各不往来;加之历史文化语言的巨大隔阂,分化越发明显,江北人在上海,多为社会底层,江南人即便为工人,待遇也较不同。如此,地域歧视也就越来越大。

  因此,江南对江北,便形成了“经济上,文化上,语言上”的全方位

  歧视,以至于互不通婚的地步。

  自国朝建立以来,在“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旗帜下,此种隔阂有减弱的趋势。况且新中国成立之初,计划经济立国,农业立国,地区差异有有所减小。而自改革开放始,差距又急剧扩大,歧视又在悄然滋长。对一个非传统农业社会而言,交通日见便利,已不可简单以“地利”为贫富差距的简单借口;那么,是什么造成苏南苏北经济总量和结构有了天壤之别?

  我的看法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最重要的原因。

  本人自小随父母长在江北,而又在苏州多年;对两地可说有一定了解。排开苏州GDP靠外资拉动不谈,江南人有几个性格,比起江北,更适合在这个时代把握先机。

  首先,江南比江北,有更大的内聚力。

  吴语地区,包括苏南,浙江大部,其语言,民俗,文化上有很强的内聚力。(典型例子就如明末江南反抗满清之激烈)我所见江南乡镇,多以一家大企业为龙头,带动一片辐射发展,全村致富;苏南人,自成一生意圈,多在吴语地区之间做生意,甚至与江北生意往来不如自家吴语兄弟浙江;比较而言,江北人多内斗不已,形成不了气候。

  其次,江南人眼界更为开阔。更“外向”。

  这些地区,多半沿海沿江(江北虽然沿海,但几乎无港口),有明显的海洋文明特征。因此,有一种比较好的“重商”氛围。对外包容性也较强,如明末徐光启,是把西洋文化带进国中第一人;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江南;近代上海买办资本家也都出自江南。而江北相比,农业文明色彩更为浓厚,有比较强的故步自封小农意识。

  其三,江南人有更为进取的性格。

  父母单位为地处江北的某国有特大型企业,本人自苏州返家,深刻感觉到江南江北人之间的性格差异:江北工资(同工种)较江南低一半左右,大多数人工资在千元以下,却终日气定神闲,悠哉游载(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颇有不思进取之势;江南很多人家财万贯,却依然奋斗不止,永不知足。曾经问过一个家财千万的民营老板: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做生意?答曰:周围人都做生意发财,我不做在家种田,会被人看不起的。

  有些人认为,苏南人没有苏北人能吃苦,其实也是误解。个人感觉,苏南人更喜欢“有的放矢”,看准机会,什么苦都是能吃的(有句话说睡的地板,做的老板);相反,江北人则显得过于朴实,吃苦往往不得要领,缺少点“灵性”。

  江北的劣势:

  江北的农业文明性格。

  江北的农业文明性格,比较根深蒂固。农民有其吃苦耐劳的一面,也有自安天命,不思进取,逆来顺受的一面。在这个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的年代,江北人依然喜欢“等,靠,要”,吃大锅饭,指望政府;在苏州,几乎所有国企都已转制,而江北,很多人依然以吃“大锅饭”为荣。这样的差距,是非常可怕的。

  在江北,以我所知,大多数生意渠道都控制在浙江人手中,而本地规模民营很少;即便本地企业,大多数老板都是“包工头”转化而来。其生意眼光亦较短浅,多是在本地开个酒店,借江北官场盛行的“吃喝风”发点小财,罕有做实业者。

  江北的官场文化,也带有强烈的小农经济社会烙印。相比江南,江北的官场是低效率的,不文明的,浪费严重的。同样办一个手续,在苏州可能要一天,而在江北可能要一周;苏州的老板们更多的做堂堂正正的生意,正规渠道的生意;而在江北,没有关系和背景做生意那是寸步难行。

  地域歧视:由来及批判

  地域歧视有深刻的历史,经济,文化背景。归根到底,在现代社会,地域歧视的任何一方都是自卑心理的表现。歧视他人的江南人,往往居于底层,如同当年纳粹党的支持者都来自底层一样,是内心欲望压制的一种补偿,是强烈个人自卑感的体现。真正的我眼中的江南,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自信的江南;同样,江北人也大可不必自卑,也大可不必去辱骂“狂妄的江南人”或者与苏南县市做无谓的攀比(需知,这也是内心自卑感的体现),我眼中的江北,应该是一个勤劳,忍耐,朴实的江北。

  江南人和江北人,差距不在基因上,不在IQ上;而是差在文化上。文化,是从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个人的,而且一代代延续下去。要改变江北的落后面貌,靠政府投资不是长远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进取精神,官场文化的转变,才是根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马鞍山聚网 (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GMT+8, 2025-1-19 11: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