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login_bar_tip!

搜索
查看: 2584|回复: 7

批评孩子时,谨记“二八定律”,简单却很管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1 1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404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儿子歇斯底里地冲我怒吼了。

周末,儿子独自在房间学习,我推门进去时,恰好看到他慌张地关闭游戏界面。

我上去就是一顿炮轰:

“你怎么这么不自觉?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你懂了吗?笔记做了吗?作业会做吗?天天被老师说,你还敢摸鱼……”

不等我说完,儿子就把我推出了房门,我气不过,在门口又训斥了他几句。

结果,儿子的火气比我还大,他大吼道:“你到底要怎样!是不是要我把命还给你,你才满意?”

儿子冷漠的眼神,句句带刺的语言,拒我于千里的态度,让我不禁打了个冷颤:这还是我那个听话懂事的儿子吗?

我不懂,为什么我只是批评了几句,他却非要跟我对着干?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儿子却视我为“仇人”?

听了我的哭诉,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朋友,非但没有安慰我,反而无情地反问:

“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只会揪着问题骂吗?情绪管理不会吗?正面管教不会吗?就事论事不会吗?”

看我愣住,朋友解释道:

“怎么样?心情不好受吧?现在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了吧。

批评可以,但它不该是你裹挟负面情绪,摧残孩子心灵的武器。

批评的目的,应该是传递价值观,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

醍醐灌顶。

同样是批评,有的孩子会改错长进,有的孩子却要离家出走,甚至冲动跳楼。

追根究底,是父母不同的批评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心理学家钱志亮说过:

“当孩子犯错了,不是高高在上地去指责孩子、教训孩子,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用更智慧的方法引导他自我反思,唤醒孩子内在的自省能力。”

批评的内核,应该是引导和鼓励,是让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国学大师梁漱溟一生波澜壮阔,成绩斐然,在他的自述中,其父梁济对他的影响极大。

他9岁的时候,辛苦积攒的一串铜钱忽然不见了,他到处找不到,大声哭闹了很久。

第二天,父亲无意在庭院里的一棵桃树上发现了那串铜钱,知道是儿子贪玩遗落在了这里。

但他却没有责备儿子,而是写了张纸条给儿子:“有个小孩自己把钱挂在树上,却到处寻找,吵闹不休,真是毫无道理。”

梁漱溟拿着纸条,果真找到了自己遗忘的铜钱,顿时不好意思起来。

一直以来,不管梁漱溟犯下什么错,父亲从不疾言厉色训斥他,而是采用提醒、暗示等方法,启发他思考、自我反省。

父亲这种批评教育,很好地培养了梁漱溟的自省意识。

孩子的改变,是需要力量的。

想要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我们首先要放下成见和评判,看见和接纳孩子。

就像“南风效应”指出的:

越去评判或谴责孩子,对孩子刺激越大,只会激发孩子叛逆的情绪。

只有温暖和煦的引领,孩子才愿敞开心扉,听从父母的教导和建议。

家长坚定的态度和温和的话语,就是孩子改变的力量源泉。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发表于 2023-12-12 03: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光骂,要温和引导。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3: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明白了。换个批评方式试试。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3: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评要引导,不要打击。传递价值观。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懂你的痛,但有时太严厉。尝试温和引导,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效果。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揪问题,骂错了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实质性的,不要只顾着骂。

别打击他,引导他。

强调价值观,激励不打击。

学会情绪管理,正面管教。

传递价值观,唤醒自省能力。

抬头引导,不要低头打击。

温暖引领,孩子才开心听。

坚定态度,温和话语改变力。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0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高效约束多余
批评方式要改变,不只是责备和压抑,还要尊重和引导。给孩子更多正面的鼓励和唤醒内在的反思能力。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马鞍山聚网 (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GMT+8, 2025-1-18 17: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