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质,以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为目标,在推动共同富裕上一马当先,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在和县历阳镇兴圩村黑木耳产业园,去年9月中旬种下的第一批黑木耳正处于采摘期。一排排木耳菌棒整齐排列,生机勃勃。菌棒上,形状各异、健硕肥大的黑木耳煞是喜人。村民们提着水桶、竹篮,穿梭在菌棒之间,采摘、运输、晾晒,分工协作,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去年我们分两批种下了2万根菌棒,预计可产木耳4000到5000斤,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兴圩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郭道江说。当下正值黑木耳丰收季,到今年三四月份可以全部采摘完毕,大约能采六七茬。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上市的季节。在当涂县护河镇圩上青草莓基地,一筐筐大棚草莓被采摘上来,红嫩鲜亮,煞是喜人。基地负责人方超心里美滋滋的。他说,基地主要种植5种草莓,总产量在20万斤左右,最多时一天能卖三四千斤,总产值能达到200万元。“甜蜜”的草莓经济,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带动了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收入是民生之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高品质生活,就要牢牢牵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为此,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政策,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我市坚持多措并举,围绕“就业带动、产业联动、资源撬动、帮扶拉动”,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农村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6:1,中等收入群体占比56.5%,居全省首位。
绝美孔雀翩翩起舞,从彩云之南飞临马鞍山。前不久,由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大型舞剧《孔雀》在马鞍山大剧院唯美开屏,给市民带来了一场舞蹈艺术盛宴。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完全沉浸在艺术家们的完美演绎中,如痴如醉,乐享了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
2023年12月31日,市民王军带妻子和两个女儿来到了长江不夜城“跨年”。在流光溢彩的长江不夜城,孩子们一边听爸爸讲解和长江文化有关的故事,一边尽情玩耍、享受美食,一家人共同畅想着美好未来,度过了一个美好夜晚。
物质生活要好,精神生活同样要富足。为此,我市不断加大文化供给,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有力推进我市基层文化供给,有效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年伊始,万物美好。大街上、公园里、长江边,冬日里,阳光下,市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城市建设的美好,舒心惬意。放眼望去,如今的马鞍山街头,闯红灯、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行为日益减少,而参与文明交通、文明劝导、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的市民阵容不断强大。
千姿万种不及心灵之美,物质丰厚不及精神富足。得益于历史的传承、后辈的努力,造就了马鞍山这片精神沃土。叶连平、“红袖标”爱心助邻社、邢春桂、呼云、祖孙三代王本才、王富、王周子……这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是马鞍山人民心目中的骄傲,更是这座城市道德实践的生动写照。他们一起构筑了以“务实、担当、坚持、向善”为内涵的当代马鞍山人共同价值观,为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每到周末,市民陈俊都会带着十岁的“小小陈”来到慈湖河体育公园,在篮球场上来一场父子对决,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父子俩在运动中收获了无限的快乐。
“改造得真不错,就像住进了新小区一样!”随着花山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家住同济花园的市民王兆英心里乐开了花。从小区内杂草丛生、坑洼不平,到如今配备了休憩座椅、新建了健身步道,整个小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蝶变重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从手机上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昔日脏乱差的菜市场,如今也变得“高大上”,买菜就像逛商场一样舒心;小区里建起了老年助餐点,子女再也不用担心老人的吃饭问题;丰富多彩的课程,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每天的日常……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截至去年10月底,2023年10项暖民心行动全部20项监测指标均已完成,综合进度指数达100%。
好消息又传来。2023年,在大力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的基础上,我市又一“民生大单”“温暖来袭”,决定再实施49件民生实事!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23年,我市在暖民心行动的基础上实施50件(实际涉及马鞍山49件)民生实事。从促进就业(3项)、社会保障(2项)、困难群体救助(11项)、教育惠民(4项)、卫生健康(6项)、环境保护(2项)、交通出行(2项)、文体服务(4项)、城乡建设(11项)、公共安全(4项)等十个方面,为百姓群众的幸福生活“增色加码”。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民生改善步伐愈加坚定而有力,让每一位普通百姓的笑容常驻,成为日常生活中最美的表情。
近日,中央政法委公布了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名单,我市榜上有名。这与我市多年来不断健全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努力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社会治理,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只有把社区、村庄这些市域治理基本单元做实做强,才能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家门口有个路灯不亮了,能不能派人来修一下”“十二亭桥旁边的暖心驿站,能不能每周开展一次义诊,方便我们老年人测量血压、血糖”“我遇到一些问题想咨询律师,你们能否帮忙联系”……在网格巡查时,雨山区采石街道陈家村网格员张洁听到群众的诉求,都会一一记录下来。
按照“一张全科网格、一份职责清单、一支网格队伍、一套运行机制、一个信息平台、一套保障体系”的工作思路,我市调整优化城乡“全科网格”5040个,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了“人在网中巡、事在格中办、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
群众遇到困难,网格员及时解难题;邻里产生矛盾,调解中心“解心结”;守望万家灯火,群防群控护平安;群众反映问题,信访“门诊”“开药方”……雨山区佳山乡探索构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联动共治为核心、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打通影响治理效率的痛点和堵点,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推动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一个支部一个堡垒”,花山区金瑞社区建立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有效推动基层党组织链条扎根楼栋,为小区居民织密了服务网。正是这些楼栋长的鼎力相助,才打通了社区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社区是大家的,大家的满意顺心最重要!”金瑞社区78岁楼栋长刘宝森表示。
走好群众路线,倾听群众诉求。群众关注什么,社会治理就着眼什么。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闻风而动、快速响应,我市通过12345热线、马鞍山发布“马上办”等平台,接受群众各类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事项,更多党员干部“眼睛向下”“脚步向前”,形成了“围着群众转”“沉到一线干”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筑牢了美好生活的基石,确保安全和发展稳步推进、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