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别去!别去!马鞍山人请注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5 15: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入暑期,天气炎热

有市民向市新闻传媒中心

客户端工作部反映

每天下午和傍晚

阳湖公园都有人

在水中“野泳”

其中不乏家长带着孩子前往


153604n11d157mzt7ndbn2.jpeg

大人小孩请注意!

不要“野泳

不要“野泳”!

不要“野泳”!


现场直击:

多人冒险“野泳”

安全防护缺失


8月4日下午4时许,记者抵达阳湖公园。环绕公园一周后发现,公园东侧广场前的水域出现部分市民下水游泳现象。广场周边,部分市民身着泳裤,在路边闲聊。不少游泳爱好者手持“跟屁虫”、肩扛游泳圈,朝着湖边走去。

此时,湖中已有十余名市民正在游泳,个别家长还带着孩子下水玩耍。

153604x5f2m6s2a4vsllt6.jpeg

经观察,部分民配备了“跟屁虫”或游泳圈等安全设施,仍有人未携带任何防护装备直接下水。

谈及选择在此“野泳”的原因,一位大爷直言,此处游泳免费,且水质不错,没有游泳馆里消毒水的味道,他习惯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前来,游上四十分钟,既能避暑又能锻炼身体。


专家警示:

“野泳”风险极高

须掌握自救要领


市水上救生协会专家指出,水库、水坑、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看似平静,实则暗藏致命风险:

  • 未知的暗流极易将游泳者卷入深水区域;

  • 野外环境人迹罕至,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难度极大,难以及时获救;

  • 此外,野外水域水质复杂,存在诸多污染物,游泳过程中若不慎呛水或皮肤长时间接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同时,专家还科普了防溺水相关知识:不慎落水时,保持冷静是关键。切不可惊慌挣扎,以免消耗过多体力,应深吸一口气,全身放松,尽可能卸掉身上重物,借助身边漂浮物维持身体平衡。若周围无漂浮物,可采用团身自救法:膝盖弯曲贴近胸部,双臂环抱双腿,屏住呼吸,放松身体,此时人体会自然上浮。

若需救援同伴,优先抛掷救生圈、长竹竿等漂浮物,施救者应从后方托起溺水者头部,使其保持仰面状态,避免被溺水者正面抱住,导致双方陷入危险。

153604sgg6kke4jebjp6ej.gif




部门回应:

水域严禁游泳

多措并举加强管理


针对市民来阳湖公园“野泳”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市重点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明确表示阳湖公园水域禁止游泳,虽然公园内部靠近岸边水域深度较浅,但是部分水域深水区最大深度达4.5米,很多水域深度也有2.5米,市民在这里游泳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153604vjqvlp330untntqy.jpeg

对于阳湖“野泳”现象,相关部门高度关注。据了解,市重点处已在湖区多处增设了救生圈、应急广播和警示标识并安排工作人员每日巡逻劝导。属地政府(乡镇)、派出所也已安排执法队伍,对前来游泳的市民进行劝离。“总有一些人不听劝阻,有时前脚刚劝走,后脚又有人来。”巡逻人员表示,尽管劝导效果逐步显现,但仍有个别人未充分认识到“野泳”的危险性。

下一步,将继续加密巡逻频次,重点盯守易发“野泳”时段和区域,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同时将联合教育、社区等单位强化防溺水宣传进小区、进家庭、进课堂,通过宣传标语、警示广播、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市民特别是青少年防溺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围。


游泳戏水

安全意识不能少

请大家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

珍惜生命

切勿冒险“野泳





记者 | 何一旻 孙恒亮

综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编辑 | 李悦蒙   校对 | 傅中平

一审 | 李悦蒙  | 张立新    | 江勇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 - 作者: - 文章:《别去!别去!马鞍山人请注意》-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_TMcfgoVuh_x1Euu1KDnQ,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马鞍山聚网 (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GMT+8, 2025-10-1 04: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