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202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城市发展,“城中村”改造,历来是相辅相成的。如今我市正试图通过“解剖麻雀”,探索“城中村”改造规律,让城市发展的进程更流畅。这个“麻雀”就选在了合肥西大门——井岗镇。
城市向西的足迹
井岗镇,原名蜀山镇。此处记录下合肥城区西进的点点足迹。
据井岗镇有关人士介绍,沿长江西路向西,如大陆架延伸入海一般,城市化进程层次分明。“上世纪80年代,西七里塘还是一派‘田园风光’,跨过西七里塘向东看,就是高楼拔地而起的城区。之后几年,十里庙、大铺头、蜀山新产业园陆续成为城乡分界点。”
随着合肥的发展,井岗镇呈现出“城进乡退”的显著变化。“以井岗镇为标本,能够解剖出合肥城市发展的规律,找到‘城中村’改造的办法。”蜀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井岗镇10处联动
自4月上旬起,井岗镇“城中村”改造战役打响。科学院路两侧、大铺头等10处改造点正在“脱去旧衣裳”。
井岗镇土地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已派出10个工作组、100多名工作人员赶赴“城中村”改造一线,“这是井岗镇一项‘脱胎换骨’的工程。”据了解,改造完成之后,该镇将有3000名“城中村”村民真正成为“市民”,享受城市社区生活、社会保险、教育、治安等诸多便利。
改造具有前瞻性
之所以选择井岗镇作为“城中村”改造的“麻雀”,除了因为这只“麻雀”留有城市化进程的鲜明痕迹,更因为这只“麻雀”要在这一轮“城中村”改造中开展的前瞻性工作。
据井岗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蜀山区的部署,井岗镇共需要改造26处“城中村”。在具体过程中,井岗镇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加担子”,兼顾考虑即将成为“城中村”的农业村,统筹规划。“让农业村主动城市化,比将来的‘城中村’改造更省时、省力、省钱,更符合居民的意愿。”蜀山区有关负责人说,井岗镇“解剖麻雀”,获得的将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主题。 (武斌、庞宏强、周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