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98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预计到明年底,一条有别于金寨路高架桥的“空中走廊”将走进省城市民的日常生活。 昨天上午,合肥市领导坐镇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就有轨电车一期工程规划方案进行再论证。最新信息表明,这一工程将于今年8月动工建设,整个工期约16个月。
“空中长龙”贯通南北
今年2月14日,合肥市建委就“城市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面向全国公开招标。这是有轨电车首次正式出现在市民的视线之中。
最新方案显示,合肥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全长21.86公里,形状为反“L”形,具体走向为:以合肥火车站为起点,沿胜利路至马鞍山路,然后沿包河大道路中行走接紫云路,西拐延伸至徽州大道,终止于清潭路。
清潭路位于合肥经开区境内的南艳湖西侧。据了解,之所以要把有轨电车延至清潭路,是因为该地区紧靠滨湖新区启动区,发展势头强劲。
全程高架,实现“零换乘”
根据原来的方案,有轨电车在合肥火车站至南二环段为高架,南二环以南段则采用地面通行的方式。现经调整,除下穿312国道时为地面段(约500米)外,其余均采用高架方式。
从昨天的论证结果看,有轨电车线路在起始段即为高架,实现乘客下了火车就能乘上有轨电车,即“零换乘”。
312国道以南之所以也选择高架方案,主要考虑:若采用地面方式,轨道线需要全封闭,势必与滨湖新区的多条道路发生上跨或下穿关系,这样一来,一方面会破坏滨湖新区的路网结构,另一方面会大幅度增加建设成本。
一期工程共设车站21座
据介绍,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是改善合肥市南北向走廊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它将市内大公交车站、合肥火车站等对内对外交通枢纽相连。
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共设车站21座,其中高架二层站4座,高架三层站17座,分别为火车站站、元一时代广场站、明光路站、大东门站、芜湖路站、省体育馆站、谢岗站、太湖路站、水阳街道站、葛大店站、望湖城站、繁华大道站、大连路站、人民大街站、北部湾路站、扬子江路站、万泉河路站、陕西路站、庐州大道站、徽州大道站、清潭路站。
从线路走向看,新站区、老城区、合肥火车站、合肥汽车站、高铁站以及淮河路步行街、元一时代广场、合家福购物广场等城市功能区,是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的主要客源点。
工程远期规划为轻轨
根据规划,合肥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初近期为有轨电车,远期为轻轨,它是合肥市规划的轨道交通1号线和4号线的一部分,将与规划轨道2号线一起形成合肥市南北和东西向轨道交通“十”字型骨架。
有轨电车一期工程贯穿合肥市南北中轴线最重要的客流走廊,与城市既有交通走廊的适应性良好,也与合肥市城市南北的发展轴向相一致,对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说,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经过的胜利路、马鞍山路,高峰小时单向饱和度较高,修建轨道交通可以较好地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属于典型的满足交通需求型线路;而南端线路处于滨湖新区,建设轨道交通可以更好地引导滨湖新区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交通引导型线路。
轨道交通是必然选择
合肥市上马轨道交通的夙愿由来已久。经过两年的大建设,合肥城区版图向四个方向拓展约30公里。然而日趋拥挤的城市交通状况,让正阔步迈向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合肥,不得不选择更加先进、便捷、有效的交通方式。
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将合肥市主要的对内、对外交通枢纽相连,增强了居民出行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其建设不但增加了新的公交出行方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出行质量。根据调查,公交的平均运行速度为18.9公里/小时,而轨道交通的平均运行速度可达35公里/小时。
专家表示,居民采用轨道交通出行,一方面可以减少在途时间,减少疲劳;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缓解了地面交通的压力,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合肥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胡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