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98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除与312国道相交处以外采用全线高架,从火车站伸到滨湖新区,全程车站21座
【字体:大 中 小】 2008年05月08日04时52分 【视力保护:■ ■ ■ ■ ■ ■ ■ 】
合肥有轨电车1号线项目建设方案在经过反复多次论证后,终于定下“大盘”。昨天上午,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的主持下,合肥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成员集体听取了最新的建设方案。
第一条有轨电车线8月开工
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6月起,合肥市有关部门委托中国规划研究院对合肥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研究,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又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了数次论证,基本形成了全市轨道交通安排四条骨干线、三条延长线和一条专用线的布局,远期将于2034年以后建成。
昨天,合肥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成员集体听取了最新的建设方案。全长21.86公里的有轨电车一期工程,除312国道约500m为地面段外,将全线采用高架方式。工程将于今年8月1日开工,2009年年底前有望竣工通车,实现试运营。根据此前发布的消息和目前的改动方案,预计总投资在20个亿以上。
近22公里总长,设21座车站
据了解,合肥市城市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的详细线路目前定在:起点是合肥火车站,经胜利路、马鞍山路、包河大道,至紫云路后向西延伸至紫云路与枫林路交口处,线路长度21.86公里,除312国道约500m为地面段外,全线采用高架方式。
这与原先设计论证的“南二环路以南采用地面方式,南二环路以北采用高架方式”已有很大的差别。据有关部门介绍,合肥市参考外地经验后认为,尽量使用高架的方案,相比地面或下穿桥建设方式,对目前已有的交通运行影响较小,也比较美观实用。
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共设置了21个车站,其中高架二层站4座,高架三层站17座。目前的设计方案在元一时代广场、明光路、小东门、芜湖路、省体育馆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段均有停靠。
与铁路、公交实现“零换乘”
有轨电车一号线建成后,不仅将在现火车站广场处,实现铁路旅客“零换乘”,将建高铁站一体化车站,与城市南环线铁路也实现“零换乘”,还将与传统的城市公交系统有机结合,极大方便沿线综合交通。
到2012年,有轨电车的设计客流量在高峰时段将超过每小时8500人。根据调查,公交的平均运行速度为18.9公里/小时,而轨道交通的平均运行速度可达35公里/小时,最高时速接近50公里。从建造的“性价比”上,以及运力上说,有轨电车并不亚于轻轨。
有轨电车高架桥将沿地面道路中央布设,考虑预留远期轨道线的延伸,以及与其他线路有轨电车相接的设计需要。有轨电车线路条件、行车界限,则按远期轻轨的建设交通技术要求,一次性设计到位,以便今后向轻轨提升。
将为沿线土地增值近200亿元
有关部门认为,有轨电车1号线联结了合肥火车站、老城区、合肥高铁站、滨湖新区等城市主要功能区和重要客源点,把合肥市主要的对内、对外交通枢纽相连,大大提高了居民出行质量。采用轨道交通出行,可以有效减少乘客的旅途疲劳;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地面交通的压力,节省地面交通的旅客在途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极大地扩大乘客的可达范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肥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并且将为沿线土地增值近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紫云路西延的设计将进入滨湖新区核心地带,今后市民前往新建的合肥一中、四十六中、师范附小、第一人民医院等都将十分方便。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表示,建设有轨电车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进新区开发。目前,滨湖新区建设如火如荼,预计到2010年,将有超过800万平方米的建筑竣工。有轨电车1号线向西延伸到滨湖新区,将会极大促进滨湖新区的建设与发展。(雅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