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93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发帖际遇]: [url= 飞快的跑回家躲着.
[/url] |
在芜湖市比较繁华的九华新村(中江桥北)大街边买一瓶康师傅的矿泉水,1元~在马鞍山市区绝大多数地方,同样的1.5元,估计进货成本大概都在0.6~0.7元,请大家算一下利润差距~这就是三产的增加值,所谓GDP中的三产部分~
在芜湖打车,5元2.5公里,之后每公里1.2元;在马鞍山,3公里6元,之后每公里1.8元~我们以打5公里为例,芜湖需要8元,马鞍山需要9.6元。大家可以自己估算下,扣除油的成本、折旧、营运证成本、杂费,马鞍山和芜湖每公里,出租车的利润差距是多少~
从这两个小方面,大家也许可以明白,为什么芜湖商业繁荣得多,三产规模大得多,但是芜湖的三产增加值却比马鞍山多不了多少~这种利润的差距几乎在三产的各个领域都存在~尽管芜湖的房价比马鞍山高,但是芜湖的土地出让成本也高得多~所以开发商每1万元的收入里,芜湖的利润率未必比马鞍山高~
芜湖商店、饭店林立,但是大家可以注意一个现象,芜湖没有全国性甚至全省性的三产连锁企业~相反自己的老字号却都保不住~如芜湖百货大楼、同庆楼等~走出芜湖的有傣妹、特色王等等~但走出马鞍山的有梦都(还收购了芜湖的同庆楼)、塞纳河畔、翠林、盛德轩,马鞍山本地的餐饮、服务业连锁企业就更多了~
芜湖本地的企业为什么都难以做大?外地的新兴、海螺、美的、日立~制造业上,外资、内资企业都在利用芜湖低廉的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位置、良好的政策挣钱,但是芜湖却只能分享一点财政、就业机会,但分享不到什么利润~服务业上,外地的房地产商在利用芜湖政府人为推高的房价压榨芜湖百姓,外地商业企业、服务业企业挟巨资抢占市场,挤垮芜湖本地商业、服务业企业~芜湖本地三产只能在夹缝中寻找一线生机~
马鞍山作为一个工业城市,能培育出三产巨头,有属于本地的巨额利润贡献企业——马钢;但芜湖呢?本地三产企业崩溃,制造业中,属于本地的奇瑞,在上下游的挤压中,利润微薄(有没有利润还很难说),芜湖利润比较好的企业中,给本地利润贡献最大的是芜烟、电厂,新兴利润很好,但是被抽到河北,海螺寄居芜湖,但心不在焉~而奇瑞,号称先进制造业,却时刻在担心同行的降价,担心上游钢板涨价,员工工资微薄~却要应付芜湖的高房价~
芜湖,在对GDP的疯狂追逐中让百姓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