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92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2003—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和部门紧紧围绕加速实现“两个率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市场供求格局不断优化,新型流通方式发展迅速,消费热点频频涌现,城乡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一、过去五年消费品市场驶入快车道
1、市场总量大幅提升。五年来,得益于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逐年上升,消费品市场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少有的繁荣兴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继跃过50亿、60亿、70亿和80亿四个台阶,2007年实现零售额86.5亿元,是2002年的1.9倍,比2006年增长17.8%,增速加快3.5个百分点,创1995年以来最高增幅。
2、市场增速明显加快。2003年以前的五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未超过10%,在6.3-8.3%之间徘徊,年均增长7.3%。从2003年起,零售额增速达到两位数,2003—2007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比前五年增长70.3%,年均增速加快6.7个百分点,达到14%。
3、农村市场发展迅速。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市场发展缓慢,增速始终低于城市。从2004年开始,国家、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优化了农民增收环境,增强了农民消费信心,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明显加快。五年零售额平均增速达到13.9%,与城市发展同步,增速比前五年加快了7.2个百分点,其间2004—2006年连续3年增速超过城市。
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大开放战略不动摇,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继2002年底引进大润发卖场后,苏宁、五星、国美、苏果、农工商、家乐福、必胜客、麦当劳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我市。2002年我市只有3家限额以上外来企业,年零售额仅0.8亿元,2007底我市共有限额以上外来零售、餐饮企业14家,2007年零售额达到13.5亿元,五年增长了16倍,市场份额由2002年的1.8%上升至15.6%,提高了13.8个百分点。
5、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使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以住宅、汽车、旅游、信息通讯等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海外海汽车城建成开业以来,汽车成交额年年攀升,开业4年成交额接近19亿元。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2002年增长19.4倍,年均增幅超过8成。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带动了相关商品销售的稳步增长,2007年家用电器零售比2002年增长1.3倍,日用品增长1.5倍。办公自动化带来了文化办公用品的旺销,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以年均76%的速度高速增长。通讯信息的便捷和商品的快速翻新使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比五年前增长了11倍。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和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致使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比2002年增长了4.3倍。
6、流通产业结构优化。五年来,我市流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百货商店、综合超市、专业(专卖)店、社区便利店、综合市场等多种业态集聚的现代流通布局。其间,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超级市场和各种专业(专卖)店发展最为迅速。2007年我市限额以上企业中超级市场和专业(专卖)店零售额分别比2002年增长2.8倍和1.9倍,超市零售额占限额以上企业市场份额比2002年提升了8.8个百分点,达到37.6%,百货商店市场份额则比2002年下降8.1个百分点,为12.2%。五年间新建了海外海汽车城、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新源服装鞋帽市场、大华国际广场、康华建材城等一批新兴市场,2007年我市亿元市场成交额突破30亿元,比2002年增长5倍。
二、过去五年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是国家政策鼓励扩大消费。近年来,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政策导向朝着更加有利于消费增长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即期消费,为消费品市场繁荣打下了基础。
二是我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业绩,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工业与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为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五年来,由于我市多次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离退休金,企业增加职工工资,公务员执行新的工资标准等,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9%,2007年达到16137元。与此同时,随着加快新农村建设、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1%,2007年达到6145元。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得到相应救助,城乡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城乡市场消费环境显著改善。五年间,我市城区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商业设施,商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主商圈、特色商业街和社区便民商业网逐步形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消费环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显著增强。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了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我市,对提升城市商业形象、方便居民购物、扩大市场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五年间,农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逐步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农民放心消费、方便消费有了保障,一个安全、便利、实惠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五是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转变,新型、时尚、文化、旅游消费逐渐引领市场潮流,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在城市,住房、汽车、高档电子产品、家居产品、金银珠宝、高档服装等商品热销。在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逐步实现,大众消费品档次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日趋活跃。
六是价格上涨的助推作用增强。2007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进入五月份后呈较快上涨态势,特别是猪肉、粮油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快速上扬。在猪肉、家禽、鸡蛋和食用油等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2.5%,其中油脂、肉禽蛋价格涨幅均超过20%。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消费品市场的实际增速,成为零售额增幅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对2008年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
联单 我市2008年消费品市场将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升级速度加快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零售额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十七大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这为2008年继续促进居民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国家、部门已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将会进一步健全市场秩序,完善流通体系,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消费热点不会降温。城市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仍将持续,未来高端消费品和教育消费、绿色消费、银色消费、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服务消费等将成为第三次消费高峰的热点。农村以家用电器升级换代为特征的消费结构升级将使农村消费潜力得以释放。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层次的消费升级,使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将有力地带动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第三,改善民生将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按照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政府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努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通过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民生的改善将有利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扩大即期消费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