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8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固与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高瞻远瞩的讲话,为我省快速崛起指明了发展路径和方向。
自浦东新区开发获得国家战略发展支持之后,安徽就心仪之。从“呼应浦东”,到“融入长三角”,再到“东向发展”,我省依托经济最富有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区域求发展的信念、决心和毅力不可谓不强。然而,提出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则表明了中央最高层对安徽未来发展定位的大力支持,也表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将上升为国家战略。
5月1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省政府主办的徽商论坛学术峰会暨首届区域文化研讨会在黄山学院举行,省内外徽商研究专家近300人,围绕“徽商与泛长三角”这一主题深入研讨。
著名徽学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显恩认为,大航海时代的商机及占有独特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的长三角的地利,是成就徽商称雄中华商帮四百多年的客观原因;而长三角地利和长途贸易,则是徽商超常增殖资本的两大要素。无论是历史徽商还是当代徽商都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促进长三角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山学院副教授胡永政提出,“泛长三角”作为一个区域发展概念,是针对“大长三角”而言的。以苏浙沪两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地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热点,但进一步发展则缺乏战略纵深腹地,其资源储量与安徽、江西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工业以加工为主,发展瓶颈凸显。因此,拓深长三角经济圈内涵,打造“泛长三角”模式是大势所趋、必然选择。他认为,提出“泛长三角”是一种新的战略思维,非常切合于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同时,“泛长三角”作为区域发展模式的范围界定,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与会专家分析,今年以来我国重大经济政策与环境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如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加大资源治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和逐步取消外资企业税收优惠,人民币不断升值、能源与原材料涨价……这一切都在使长三角的商务成本上升。积极实现产业从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向成本较低的中部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在能源、环境、资源全面吃紧的形势下,安徽具有的战略纵深地位已经凸显。显然,与以往由安徽单向的东向诉求不同,“泛长三角”战略框架表现出了双向诉求冲动,安徽积极参与打造泛长三角恰逢其时。经济专家提出,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过程中,产业政策应该充分考虑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做好产业链接,真正通过“泛长三角”推进过程加快我省的工业化,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工业的一体化。他们进而提出,要突出发展重点,选择优势突破,积极参与“泛长三角”构建,打造合肥市作为“泛长三角”框架下的中心城市;做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产业基地,确立起安徽在框架下的重要能源基地地位等。(记者陆列嘉 史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