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6|回复: 0

繁昌人字洞遗址第八次发掘明年展开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5-30 09:46: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76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发现十周年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获悉,作为亚欧大陆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安徽繁昌人字洞将在明年迎来第八次考古发掘。由于人字洞遗址中已经发现大量动物和人工打制的石制品、骨制品,能否找到人类化石再次成为焦点。

  繁昌人字洞遗址发现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金昌柱表示,繁昌人字洞遗址从1998年5月发现至今,10年间经过7次系统发掘,已发现大量人工打制的石制品、骨制品和动物化石。 据介绍,根据古地磁采样测量,繁昌人字洞遗址历史应该在距今220万年至256万年之间,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是亚欧大陆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自从1998年5月发现以来,繁昌人字洞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古人类石制品、骨制品100余件,其面貌、类型和制作方式比中国已知的早更新世石制品更粗糙、简单和原始;采集到的5000余件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包括了33科70属75种动物,其中新发现的小哺乳动物种类就有15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认为,大量人工打制的石制品、骨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亚欧大陆、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动物和人类进化过程有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发现人类化石。“大量人工打制的石制品、骨制品和动物化石的出现,说明当时肯定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如果能找到人类化石,将为江淮地区早更新世早期已有人类活动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高星坦言,古人类死后遗骸变成化石的几率非常小,而化石被发现的几率更小。目前我国发现的距今1万年以上的人类遗址有2000多处,而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人类化石的不到十分之一。“没有找到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找到,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去寻找,发现人类化石的可能性还是有的。目前遗址仍剩余10多米厚的堆积,我们也期待在第八次发掘中有更多新发现。”(何宗渝、熊润频)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