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73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昨日,在社会各界的浓浓爱心中,由新安晚报和省妇联组织的“爱心家庭”和14名在皖读书或就医的四川灾区儿童一起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六一”儿童节。来自灾区的孩子们在这一天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六一”心愿还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
小小心愿引来关爱如潮
“我的书都被地震埋住了,我想要几本课外书”、“听说包青天是合肥人,我想去看看他……”“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皖读书或就医的一群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向记者说出了他们过节的小小心愿。“川娃”们的心愿立刻受到全省读者的高度关注。
“‘川娃’们在安徽也应该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省妇联副主席李晓黎5月27日看到本报的报道后立即表示,将联合本报组织一些“爱心家庭”和“川娃”们结成对子,“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心愿,陪他们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儿童节。”
5月28日,本报开通招募“爱心家庭”的热线,短短三天里,全省各地100多个“爱心家庭”争先恐后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和“川娃”们结对。省公安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方庆才看到报道后也表示,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该厅团委的青年民警们更是热心地立即进行了准备。包公园管理处的负责人也盛情邀请“爱心家庭”和孩子们来包公园游玩。
合肥市良苑商务会馆总经理何威在看到报道后也热情邀请这些来自四川的孩子和省城的“爱心家庭”一起到该会馆20层的旋转餐厅就餐,让“川娃”和“爱心家庭”们一边享受免费的美食,一边欣赏合肥的美景。
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合肥市图书馆凌波馆长也派工作人员与本报取得联系,表示要“火线加盟”,并将为孩子们准备一份“知识大礼包”……
浓浓爱心中快乐过节
昨日上午9时,在省妇联15楼会议室,本报精选的14个“爱心家庭”见到了来自四川的14位“川娃”,“爱心家庭”的孩子和“川娃”们手拉手,用稚嫩的声音传达着对彼此“六一”节的祝福。
结对仪式上,省妇联将象征幸福吉祥的奥运“福娃”和一些精美玩具送给了每一个“川娃”。合肥市图书馆凌波馆长则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少儿图书,还在现场给他们每人办了一张图书借阅卡。
上午10时许,孩子们登上省公安厅民警叔叔们准备的大巴车来到包公园。虽然熟知包公的故事和传说,但这些“川娃”们还都是第一次来包公园游览,一路上十分高兴。从包公祠到包公墓,他们都专注地观看,认真地听导游的介绍,还不停地向导游和陪同游玩的“爱心家庭”问这问那。
在游玩的中途休息时间,省公安厅机关党委和团委的警察叔叔和警察阿姨把一份“神秘”礼物送给了“川娃”们。打开崭新的书包,“川娃”们顿时乐开了怀,原来书包里还藏着一套警用装备:一只警用水壶、一个钥匙链、甚至还有一个带指南针的小钟表。据了解,这些礼物都是省公安厅机关党委和团委的民警自费为他们买的。如获至宝的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玩着一件件小玩意,有些怕把东西弄丢了的小朋友,干脆把书包搂在怀中,一刻也不放下。
包公园的导游在全程带“川娃”们游完包公祠、包公墓等景点后激动地说:“这些孩子能来到我们包公园游玩,是一种特别的缘分,我能为他们服务觉得是一种荣幸。”
中午12时许,“川娃”们来到良苑商务会馆。早已等在这里的会馆总经理率领管理人员和服务员列队把孩子们迎进了20楼旋转餐厅。在旋转餐厅享受美食的过程中,良苑商务会馆还特地为孩子们切开了一个大蛋糕,并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盒糕点,“祝来自四川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餐厅里其他知道情况的客人也都自发地赶过来,为小朋友们鼓掌祝贺节日。
“川娃”收获心灵成长
“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悲痛,但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一定能让灾区人民挺过难关,能让灾区的小朋友们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希望小朋友们永远幸福快乐”,昨日,本报总编辑丁传光也来到四川小朋友身边,为“川娃”们这个别样的儿童节祝福。
“‘六一’是所有孩子的儿童节,特别是刚刚经历了地震的这些孩子”,“爱心家庭”代表潘女士说,能为灾区孩子的童年抹上一缕爱的阳光是他们全家共同的心愿。“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
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孩子都多了几许成熟。来自德阳市地震灾区的刘长久说,他今年13岁,今年是他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没想到是在合肥以这种方式度过,“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这个‘六一’让我终生难忘,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痛苦,而社会对我们的爱就是化解这种痛苦最好的方式,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的这一切,也祝所有的小朋友节日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