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7|回复: 0

“关怀连线”牵手川皖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6-5 08:52: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7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5月25日,103位四川地震伤员被转到合肥3家医院医疗。第二天,记者随安徽省青年志愿者来到四川绵竹,感受到了灾区人对在皖伤员的深深牵挂,为此,便向编辑部提出一个策划,开始了一次前后方连线、皖蜀心连心的特别采访。

  一张照片带去一份安详

  5月31日,记者拿到一份在合肥治疗的绵竹伤员名单。在绵竹新闻中心帮助下,选择了3位伤员与其家属。在合肥的本报摄影记者姚林,火速赶往医院,拍摄各家照片,通过Email传给了前方记者,前方记者立即包了出租车,赶往伤员老家。

  中午12点半,拱星镇祥柳村。记者寻找在安医治疗的丁生庭家人。乡间小路两旁,随处是倒塌房屋,自搭的帐篷,刚刚插下的秧苗。中午1点,人们正在吃饭,丁生庭的老伴何明秀,正在地里劳作。丁生庭是养殖大户。房子倒了,养的鸡被压死了。地震时,在屋里吃饭的65岁的老丁,腿被压坏了。

  一听有老丁的照片,邻居们纷纷赶来看,何明秀更是急不可待,自从上了飞机,明秀只能通过孙女手机,了解老伴的平安。“离开成都,他脸还铁青,现在红润了。”弯腰看着照片,她自言自语起来。她告诉记者:“就盼他康复,到八、九月,跟我一起收稻子。”孙女丁冬梅特想告诉爷爷:“现在没余震啦!”

  下午2点多。出租车司机一路帮着打听。记者来到红旗村。“找陈国安家呀,太好了!他儿子正找他。”村委会翟主任放下饭碗,忙给记者带路。在一片瓦砾前下车,翟主任冲着帐篷喊:“振军,你爸有消息了!”帐篷猛地掀开,两个男的,三个女的,迎了出来。翟主任忙作介绍,这是老陈两个儿子,两个媳妇,一个外甥女。记者打开电脑,让他们看照片,“这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条件是最好的,志愿者陪着,你父亲身体现在很好。”陈振军喜极而泣:“太谢谢你们。”临别时,记者拍下了他家合影。

  转眼下午4点多。记者告别拱星镇,赶到汉旺镇武都村,寻找高天蓉的家人。她女儿女婿,抱着一岁半的外孙,坐在帐篷外。女儿刘光琼对远方来客,又是意外,又是高兴。她说:“前天打过电话,说做了手术,效果很好。那里的医生护士特别亲。”

  两段行程串起两地关怀

  6月3日下午,刚从绵竹返回合肥,记者顾不上休息,便赶紧冲洗照片,赶到三位伤员的病床边。

  丁生庭和陈国安,在安医附院,是床靠着床。看到家里照片,丁生庭的儿子欢喜地攥着,一会儿捧给病床上的父亲看,一会儿递给病床边的乡亲看。项和平医生向记者介绍,老丁的左股骨内髁骨折,6月1日开的刀,现在恢复得很好,八、九月定能回去。“但是还不能下地……”看着照片中两个儿子家庭的照片,陈国安眼角湿润。记者随后拨通他儿子电话,说了他父亲目前治疗良好的情况。

  离开安医附院,来到省立医院。高天蓉和她老伴坐在病床前。看到老家的照片,他们爱不释手。在省立医院的四川伤员中,高天蓉是第一个做手术的,一周之后就可以拆线。提起这里的人,她老伴一个劲说好:“她们就像照顾自己母亲,天天送骨头汤喝,还说要把十年的风湿一起治好……”他们表示:得早点回去重建家园,才对得起这么多好心人!(黄永礼、徐旻昊)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