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login_bar_tip!

搜索
查看: 213|回复: 0

“江淮城市群”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6 08: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61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江淮地区”走上前台




【字体:大 中 小】  2008年06月13日02时24分   【视力保护:■ ■ ■ ■ ■ ■ ■ 】




  只要这根“脊梁”挺直了,未来安徽在全国就可以真正挺起胸膛来。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安徽省发展研究会所组建的“关于构建江淮城市群”的联合课题组的专家们的一致意见。

  这个联合课题组从组成那天起,就承担着为锻造安徽的经济“脊梁”出谋划策的重担。种种迹象显示,去年底以来,安徽的区域发展方略正在酝酿一次“华丽转身”。而这一集中着省内权威经济研究力量的课题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精心研究,课题组于5月下旬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份洋洋万言的《关于构建江淮城市群并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的建议》,并已经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

  据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最新披露的消息,安徽省已经于6月上旬正式致函国家发改委,请求将安徽省的江淮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显然,在全国最新一轮区域发展方略大调整的背景下,这一以合肥为中心,涵盖部分皖江城市以及沿淮城市的区域,已经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安徽发展的“脊梁”。

  “我认为,这是安徽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关于区域发展探索后所提出的一种终极性的发展战略,将最终确定安徽今后的经济版图与发展道路。”联合课题组成员、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刘志迎向记者表示。

  行棋无语,至关重要的一招棋往往总是在一种刻意低调的不经意间弈出。

  今年2月前后,关于“江淮城市群”的新说法有些突兀地在省内媒体上“露面”之后,陷入长达3个月的平静。直到5月下旬,包括国内某些重要财经媒体在内的省内外媒体又开始频频报道“安徽正式推出‘江淮城市群’蓝图”之类的消息。也正是在这种媒体“热炒”的氛围下,安徽省于6月初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将江淮地区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请求。

  显然,这一事关安徽未来的战略性决策,已经酝酿成熟。

  刘志迎教授回忆道:“大约是在去年底的时候,我接到了安徽省发改委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打来的电话,通知我去参加一个安徽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座谈会。”关于“江淮城市群”的构想以及争取将江淮地区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最初动议或许就萌发于这次会议上。

  刘志迎说,那天他因为处理一些紧急公务,参加座谈会时已经迟到了,到会后才发现,虽然是一次内部的座谈会,但是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大多是省内经济界近些年最为活跃、建言献策最为踊跃的人士,这让刘志迎教授感觉这次会议有一些不同寻常。

  由于迟到,刘志迎被安排在倒数第二个发言,前面众多专家的发言,他也未能全部听到。他发言的内容就是,安徽的区域发展战略,不应再在合肥、皖江城市带甚至是沿淮城市群之间摇摆不定,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的主要城市融合在一起,构筑安徽的经济脊梁。

  大约数天过后,刘志迎教授接到了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程必定的电话,内容大致就是,他在那次座谈会上提出的打造江淮城市群的观点,与多位专家学者的思路不谋而合。为了进一步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并向安徽省委省政府提供完整的决策建议,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与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将成立联合课题组,刘志迎教授被确定为课题组成员之一。这一课题组将由国内区域经济研究权威、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教授担任顾问,由程必定研究员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的其它成员由省内最近几年来比较活跃的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组成。这一联合课题组集中着相当精锐的研究力量。

  应当说,联合课题组的成立标志着“江淮城市群”开始在学界以及一定的决策层面上形成了共识。而此时,距安徽省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打造合(肥)六(安)巢(湖)省会经济圈、马(鞍山)芜(湖)铜(陵)宜(安庆)皖江城市带以及“两淮(淮南、淮北)一蚌(埠)”沿淮城市群“一圈一带一群”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时隔仅两年左右。

  这次发展战略调整有些“突然转身”的味道。但是,如果结合这次“转身”的深刻背景来看,安徽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这次转身及时而且必要。

  这次调整的背景就在于,国家层面上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呼之欲出。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划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以及禁止开发区域四大主体功能区,国家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并推行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政绩考核模式,是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最重要的战略思想,也将因此深刻改变中国的经济版图与发展模式,是我国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摒弃GDP崇拜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

  优化开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对这一区域,国家今后将主要考核其经济结构的升级、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资源消耗的集约化方面的成绩,而弱化经济增长的评价;而重点开发区域,指的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对这一区域,国家将从其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等实行综合评价;而限制开发区域以及禁止开发区域,主要突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与环境保护等指标的考核。

  显然,省政府向国家请求将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这是事关安徽发展与崛起的重大的决策动向。如果江淮地区顺利被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那么,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势必会迎来经济加快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加速推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活力迸发的大发展机遇。

  据透露,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已经拿出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稿,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省的武汉城市群、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在初稿中均被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安徽要在中部崛起中有所作为,并且不落人后,也必须要有这样一块区域。因此,以合肥为中心、统合皖江城市带以及沿淮城市群部分城市在内的江淮城市群就成为了决策的着眼点。

  江淮城市群的构想在去年末今年初开始由专家提出后,迅速引起关注。今年1月份,便有省内媒体对这一构想进行了报道,但是,随后相关报道暂停下来,原因就在于媒体被告知,这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

  其实在当时,省委省政府决策层已经在决策层面上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实质的回应。在今年2月15日的安徽省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王金山在讲话中已经指出,“把省会经济圈、沿江城市和‘两淮一蚌’城市群进行统筹规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联动发展”,“在更宽视野和更高起点上,打造一个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区域品牌,在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取更有利位置”。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在给构建“江淮城市群”联合课题组的相关批示中,也高度肯定了这一研究的决策参考价值。

  承载着决策层的厚望,5月20日,联合课题组终于拿出了《关于构建江淮城市群并列入国家重点开发规划的建议》的完整研究报告,并上报给省委省政府。省委书记王金山很快将这一《建议》批给省发改委。

  6月上旬,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率该委相关负责人士进京向国家发改委汇报主体功能区事宜。省政府在发给国家发改委的正式函件中,也请求国家发改委将安徽省江淮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省政府对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长江流域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引领安徽和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安徽最终是否能够如愿,尚需等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出台之后,谜底才能揭晓。而在刘志迎教授看来,即便是最终出台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未能满足安徽省的请求,安徽省在自身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也应当坚持以江淮城市群的重点开发,来带动全省发展的思路不动摇,这是一条最符合安徽省情的发展道路。(胡旭)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马鞍山聚网 (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GMT+8, 2025-1-19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