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熬,带着孩子来到乡下。乡下是孩子的天堂,那儿有蓝天碧水,青草茂林;有蝴蝶蜻蜓,蚂蚁鸟巢;有牛羊鸡鸭,猫狗猪鹅;有半大的伙伴与西瓜。孩子在乡下 ,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根本用不着大人们去管她,她喜欢乡下,喜欢外婆家院中的葡萄与西红柿,喜欢小猫,喜欢夜空中那一轮金光的圆月,喜欢伙伴,喜欢蜻蜓与蝴蝶。而我却谈不上喜欢,因为我就是乡下人,乡下的一草一木,乡下的生机与恣意。在这样安闲、宁静的日子里,静如止水的心灵方能悟出生活的真谛。
清晨,东方微白。揉揉醒松的眼睛,开始了一天悠闲生活,伸伸腿,活动活动筋骨之后,便捧着一本随身带来的书,饶有兴味地读起来。读了几页,偶有所感,赶紧记下,以备将来写作之用,比如读《幽梦影》,神思激荡,有骨鲠喉,不吐不快,于是在随身带着 的笔记本上写道:
读书最忌夫子像,若满腹经纶,学问盖世,尚能博得一些幸名;若只读死书,装腔作势,那就是书的悲哀了。
创作艺术有两种人:一种是天才,另一种是苦力,天才不可学,而苦力可学。不可学,方能纵横捭阖,任游古今;可学,只能广采博收,自身一格。世间最无用的用两种人:一种无才自恃,不肯用功;另一种是苦力卖尽,却无半点才气。
无畏有二:一种是为正义而无畏,此是可敬之精神;另一种是为私利而无畏,此是社会之恶俗。
学文有随感偶得之说,这也算是读书随感或偶得之句,言前人之所未言,写前人之所未写,这才是真的创造。我常于溪水深林间思考写作的问题,难道真如一名入世不深的中学生所说“能把自己的经验完整地表达出来,已是成功的一半了”。别看她小小年纪,虽不懂创作的甘辛,但说出来的话却握有一半的真理。是呀,一个人连自己的经验都表达不清,他怎么能进行艺术创造呢?成功的另一半应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合乎心灵合乎人性的艺术加工。
乡下的宁静生活,适宜沉思,适宜写诗或小说,可惜我不能永久地呆在乡下,象陶渊明那样过一种田耕生活。陶渊明的生活是艰辛的,又是悠闲的;是贫穷的,又是旷达的;是苦涩的,又是甘甜的;是现实的,又是梦幻的;是真实的,又是充满诗意的;是孤独的,又是热闹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我曾在 林语堂先生所著的《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读到这样的文字:陶渊明代表一种中国文化的奇怪特质,即一种耽于肉欲与灵的妄尊的奇怪混合,是一种不流于制欲的精神生活和耽于肉欲的物质生活的奇怪混合;在这奇怪混合中,七情和心灵始终是和谐的。所谓理想的哲学家即是一个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够察觉到尘世间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视人生的人。其实陶渊明的平民思想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在他的眼里,做官与务农,都不过是生存的方式,如果做官有违性情,宁可躬耕荒丘,获得精神的极至。在《归去来辞》这首赋中他真实地描绘了乡村生活耐人寻味的悠远意境。是呀,我们讨厌乡村生活中的贫穷、落后与愚昧,讨厌那偏僻、与世隔绝的窘迫场面,讨厌那繁重的农耕生活,可以这么说,要不是生活所逼,谁肯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然而陶渊明却从宁静的充满人情味的乡间生活中嗅到了迷人的“真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以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盆桓。
在乡村最普通的景色与日常生活中诗人发现了美,发现了“道”,那孤傲的松菊、悠然见南山的南窗、庭院中安闲的枝柯、常常关闭的柴门、无心出岫的白云,倦飞知返的山鸟,以及盈樽的美酒与调皮活泼的幼子,在诗人眼里无不是真实的、美的。也只有那些热爱生活、心地坦然、敢于直视人生的人才能享受乡村生活的单调与宁静。在读书札记中我曾把对生活的态度分为两种:安命与不安命,而我要谈的则是安命。
在现实生活中安命有二种:一种是不自觉的安命,也就是他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只能按传统的世俗的标准去过一种七情六欲的生活,这类人多是不识字的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某个地方,由于环境的局限,他们只能按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去享受人生的乐趣,体尝人生的苦难,一旦环境改变、际遇到来,他们往往变得很不安命,不得不被膨胀的欲牵着鼻子走;另一种是自觉的安命,即他明知这种生活是艰辛的、充满苦难与不幸,仍不肯舍弃,在艰辛的生活中自营一座精神的乐园,借生活之杯盛精神之酒,安于此命,享受此生,这类人多是睿智、聪慧的人,他们不仅有力气耕种,还有酒、诗文和清风明月,他们能在最琐屑、最细微的小事中寻找到生存的乐趣,他们的心灵就象五彩的画笔,什么糟糕的东西,经心灵一涂,就变成美的充满诗意的排遣孤独的东西,他们能将严酷的现实和理想生活和谐地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当我们把不安命(积极进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牺牲自己作为价值的终极目标时,自觉的安命显得多么重要,可以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的膨胀,切除痛苦的良方便是自觉的安命,既能承受苦难又能享受人生,既能安于清贫又能把盏邀明月,既能积极进取又能退而思渊,他能享受现实又不被生活所淹没。
几日的乡下生活,常令我遐思远远,尤其坐在溪水边,听潺潺流水,头顶是绿树浓荫,耳边是清风送爽,远处千畴碧波,万里禾浪,一点也感觉不到夏日的燥热与湿溽。若买上一个西瓜,在瓜皮上刻上:夏日啃冰西瓜,不亦快哉!然后放入溪水中,待中午饭后大啖其瓜,怎能不让人心生快意!世间有许多扰烦人心的事,若能放下活计,歇夏如蝉鸣山涧,什么样的清风明月不可以赏呢?在夏夜月光的柔波里,睡凉席于楼顶,遥观云汉皓天,尽享凉风吹拂,耳边传来收音机播放的美妙乐曲,一个人沉静在回忆的梦中,难道不也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命复奚疑!”的人生感喟?乡下的孩子已经熟睡,月光撒在窗棂上,远处是影影卓卓的影象,雾从林中升起,荧火虫自点一盏灯飞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