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回复: 0

巧手老人把绢刻艺术带回“故乡”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8-5 09:48: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09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乍一看像剪纸,仔细端详,使用的材料和作品的质感却大不相同……日前,合肥“迎奥运编结工艺展”上,十余幅绢刻作品特别引人注目。这些精美作品的作者是一位从台湾回乡的老阿姨。

  高颖琳女士今年66岁,祖籍新疆。高阿姨的先生姓吴,祖籍桐城。和吴先生结婚后,高阿姨也就成了安徽媳妇。在台湾多年,吴先生思乡心切,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他经美国辗转回到大陆,到新疆投资农业。2003年,他们又在合肥安了家。由于还有家人在台湾,他们每年都会在大陆和台湾各住半年。

  高阿姨爱好手工制作,10年前的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绢刻作品的介绍,不久,高阿姨惊喜地发现台北国父纪念馆的画廊正在展出绢刻作品,而且提供报名学习的机会。

  绢刻和剪纸非常相像,但绢比纸更有韧性,作品可以更加细腻和易于保存。所用材料是经过托裱处理的绢。绢面很滑,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力度。高阿姨学得非常勤奋,每天都要刻近8小时,“已经学了6年,手指都刻弯了”。

  住在合肥的日子闲暇很多,高阿姨又在合肥老年大学报了名。很快,她和老师们成了好朋友。第一次邀请她们来自己家玩,老师们就被高阿姨家墙上的精美绢刻作品吸引住了。于是,高阿姨“摇身一变”成了这些老师的老师。近年来,高阿姨的绢刻作品每年都会在台湾国父纪念馆画廊展出两次。目前,合肥乃至大陆,绢刻都不多见。但高阿姨说,这门艺术应该是从大陆传到台湾的,虽然具体从哪里发源难以考证。她将绢刻带回大陆,传给“学生”,也算是让这门艺术回到“故乡”了。(查丽君 卓也)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