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57年,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教育部全国百所重点联系学校之一,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第一所示范高中,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 . j% w z9 E, _! Y' d- C
马鞍山二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宽松。我校长期坚持“全面发展、优化个性、培养特长”的办学目标,走“以德育为核心、一体两翼五基地”的办学路子,构建了“2311”素质教育模式(“品学双优”;“会英语会话、会电脑操作、会人际交往”;“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一副健壮的体魄,具备一样特长或一种技能”,共七项指标,简称“2311”),并采取“一证五卡”的方式激励学生努力实现上述指标。在此基础上,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全国中小学物理学科教改‘金钥匙’奖”等国家级表彰21项和“安徽省文明单位标兵”等省级表彰20项。安徽省教育厅曾专门发出通知,在全省推广我校办学经验与成果,赞誉我校为“城市中学一枝花”。
% M+ D4 i8 p+ `/ X% b6 O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精通高中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新校区奋斗精神。学校拥有一支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培养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现有在职教师220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16人,省教坛新星18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8人,我校有10位中青年教师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6位教师荣获一等奖。 教师中有60多人参与了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
2 v; c$ @- N7 M. X9 \* X" d% b 学校现有高中教学班50个,学生2714人。举办有“安徽省理科实验班”、“中新友好实验班”、“志诚名师网校”、开展有AFS项目、新加坡留学项目等对外交流教育项目,参与举办成功学校、当涂分校和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其中理科实验班每年面向全省招生40名。我校第一届省理科实验班已有14位同学保送至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各学科竞赛成绩名列全省第一。2003年,我校开始步入国际教育的舞台,引进外教资源,创办了“中国·新西兰友好实验班”,每年面向全省招收100名学生。2004年高考又写下了学校办学新纪录,单单被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录取的学生就有13位,我校每年高考本科达线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重点高校录取达60%。近十年中,累计向全国高校输送合格新生3000多名,他们当中有伍健、王亚伟、张文静、秦敏、姜韬等五位安徽省高考文理科状元。我校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获一、二等奖的人数近400人次,他们中有奥林匹克金牌和理论特别奖得主周沛等。另有一批学生他们有的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有的个人演唱录制成光盘公开发行,钢琴、手风琴、二胡达到10级的学生累计达到30多人,还有一些学生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他们多次打破省、市中学生运动会记录。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使二中的学生形成了富于理想、个性活泼、视野开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特点,在大学学习和工作中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 y q+ x0 U: }8 ~ 现在,我们已经离开办学47年之久的老校区,搬迁到了自然环境更加美丽、教学设施更加齐全的新校区。回首过去,我校的学习氛围、育人环境、办学成果得到了家长的赞扬和社会的认可;展望未来,我校任重而道远,争创中华名校,努力跻身国家示范高中的行列,积极登上国际中学教育交流的先进平台,展示我国中学教育的真正特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 L! r! Y, G, _) _6 V
, u7 B, {9 I& ^* l8 P' f
6 O5 t( J" s2 H4 c5 g% F 建设马鞍山二中新校区,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新世纪人才竞争,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造福马鞍山人民的重要决策,也是实现马鞍山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校区于2002年6月正式立项,设计评审会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及规划、教育专家等参加,并于2002年10月通过。2003年7月动工,2004年八月基本建成,9月1日如期开学。其间省教育厅和市四大班子领导来校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新校区占地240亩,建筑总面积5.2万平方米,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江东大道北端东侧。 新校区是按照“一核两轴三区”的思路规划设计的。核为中心生态核,由教学区中心主广场和湾沟塘、王白滩水系共同组成。两轴分别为学术轴和生活轴,由入口广场、校门、中心广场、图书馆等序列空间组成校园的学术轴,由学生和 教师生活宿舍向教学中心区引出生活轴,与学术轴相汇于校园中心广场。三区分别为教学区、文体区、生活区。教学区设于江东大道东侧,沿路30米绿化区,保证教学区安静,精心设计的教学组团浑然一体,形成为大道风景;生活区设于基地东南侧,与教学区隔水相望,临近健康路,向东塘开口,方便师生出入。5 M% i# t( a. s5 B4 {. ?9 ?5 a
2 {- c+ j e1 A( w5 d
9 G9 P) B0 F( v/ L学校网站:[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