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广场
BBS
圈圈
Group
家园
Space
登录
立即注册
马鞍山聚网
»
广场
›
能豆广场
›
时光机
›
官方新闻
›
一名普通农家妇女的人生追求———记当涂县大陇乡巾帼创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8
|
回复:
0
一名普通农家妇女的人生追求———记当涂县大陇乡巾帼创业带头人潘玉地
新闻快递
新闻快递
当前离线
追踪器
狗仔卡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8-14 10:23:01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0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本报记者 王昌牧 通讯员 陈寰
8月5日,在当涂县大陇乡市妇联“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省“双学双比”女能手潘玉地站在自己的葡萄园中,高兴地向来自市女干部联合会的女干部们介绍着自己的葡萄品种和今后的创业计划。
潘玉地今年34岁,是大陇乡韩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但她在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却相当高。那是因为她不仅是巾帼致富能手,靠种植葡萄发了家,而且还带动周边姐妹们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使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废耕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葡萄园。
2005年,一直在外给人家管理葡萄园的潘玉地,不甘给外人打工,准备回家创办葡萄园。她的想法,立即遭到家人的反对。为了说服家人,同时也是为了确保种植能够成功,潘玉地找到了江苏常州市有名的“葡萄大王”王小其,准备与他合作。
今年45岁的王小其,从事葡萄种植20个年头,有着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随着常州土地价格的上涨与发展空间的制约,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葡萄大王”准备到外面闯一闯。结果双方一拍即合,立刻达成了合作协议。
说干就干,2005年底,潘玉地回家以后,在丈夫的有力支持下,在市、县、乡有关部门和村里的关心下,贷款15万元,自筹5万元,在大公圩东埂脚下60亩耕地上,翻耕、施肥、搭架子、进树苗,小两口把家搬进了葡萄园。为了掌握技术,潘玉地从点滴学起,虚心向老王请教,并聘请江苏省武进市葡萄研究所专家为常年技术顾问。为了解科技信息,提高果园科技含量,潘玉地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找专家。春去秋来,累累果实挂满枝头。
由于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和先进的葡萄生产管理技术,她种的葡萄不仅果型紧凑,粒大果圆,而且味道爽甜可口,在市场上十分紧俏,芜湖和马鞍山的水果销售商指名要买她的葡萄。2007年收获葡萄5万公斤,卖了30多万元,除去成本还净赚10多万元,在全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由于她果园里品种多,技术含量高,成为农民学习的典范,被誉为全乡的“科技样板园”。
看到葡萄种植有利可图,周边农民纷纷仿效。看到有更多的农户想加入这个产业,小两口与老王商量后于2007年创办了“当涂县其龙葡萄合作社”,首批发展社员9人。对于加入的社员,合作社不仅统一供应苗种,统一提供生产管理技术,而且还统一销售。由于没有了技术和市场的后顾之忧,许多农户纷纷加入了葡萄合作社。目前,其龙葡萄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1人,其中妇女16人,顶了“半边天”。在她的带动下,大陇葡萄种植面积也由60亩扩展到300多亩。
对于下一步的创业和发展计划,潘玉地踌躇满志。她说,一人富裕不算富。准备到2010年,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新吸纳社员300—500户,发展葡萄种植面积1000—1500亩,力争通过品牌建设使产品挤入国内的大型连锁超市,满足大中城市消费群体的需求,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农业创业
,
女性成功故事
,
葡萄种植
,
农业科技
,
合作社模式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送礼
使用道具
举报
热气球
空间站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大陆规模最大的知名园艺企业创业园落户当涂
•
大家来看看干部廉政准则新增条款,至少我觉得是很空洞。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
|
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