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87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如果不是获得一枚奥运金牌,他们可能仍在默默无闻,继续饱尝艰辛。网友为此纷纷发表评论,热议“冠军背后的故事”,很多网友都用“冠军多是苦孩子”的留言表明自己的心迹。
为什么奥运冠军多是苦出身?在我看来,“冠军多是苦孩子”与其说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倒不如说是一种必然的契合。
金牌不是一天“炼”成的,没有历经各种磨难锤炼,没有接受过失败的挫折教育,他们不会那么快从跌倒中爬起。历数陈燮霞(博客)、郭文珺、陈艳青等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在没有摘取金牌之前,他们自知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能一展雄姿。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习惯了享受安逸的生活,顺境要比逆境多,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上进心。没有哪一名奥运冠军是从安逸的温室里走出来的。当然,这些苦难出身的奥运冠军也得益于包容开放的体育机制,正是这样一个平台给他们创造了一片英雄用武之地。
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和对意志品质的要求,实际上就是“斗苦斗志”的赛场。吃不了苦头的人,永远无法品尝到成功所带来的那种甘甜;只讲收获不讲付出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摘取令人艳羡的桂冠。奥运冠军之所以能“熬”出头,源自于他们的不服输精神,而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恰恰又跟他们从小历经苦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苦难是一笔财富,苦难造就了奥运冠军。当我们看到奥运冠军“超强”一面的时候,想必嘴里总会自言自语一句:“他(她)怎么那么出色呢?”其实,在我们追溯源头的时候,无形中就已经留意奥运冠军的一举一动。是故,笔者期待着更多的媒体能多深挖一些奥运冠军的苦难史,为我们奉献更为丰盛饱满的“励志大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