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2|回复: 0

安徽实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百千万工程”纪实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9-20 08:47: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63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1580万,一个沉甸甸、充满希望的数字。

  我省现有未成年人1580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4,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决定着我们拥有一个怎样的明天。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我省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独有品牌——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了“树立一面旗、带动一大片”的作用,示范家庭、示范学校、示范社区(乡镇)如繁星闪烁,扮靓了灿烂的星空。

  创新载体,引发“酵母效应”

  “在信息社会成长起来的孩子,个性强,接受能力也强,喜欢富于挑战的新鲜事物。老一套的道德说教对他们是没有用的,必须创新德育形式。”淮南市的孙冬梅老师在教学日志上这样写道。

  多元化的世界带来多彩的生活,广大未成年人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趋势日益明显,传统体制下形成的道德教育,认识与行为脱节,目标与实际脱节,形式与内容脱节,过程与主体脱节的弊端日益明显。为创新道德教育的载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百千万工程”应运而生。

  “安徽有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当初我们设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能否借鉴这一经验,把道德建设这一看似很虚的工作做实。”省文明办思想道德建设处负责人说。

  通过集思广益,2006年6月,省文明委出台《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决定到2008年底,在全省建成100个示范社区(乡镇)、1000个示范学校、10000个示范家庭,促进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面上展开、向纵深推进。

  “百千万工程”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全省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几年来,“百千万工程”的“酵母”作用日益明显,辐射面越来越大。

  “三位一体”,贯通教育环节

  “我刚来城里的时候很自卑,连话都不敢多说,怕别人笑话我的乡下口音。现在,我参加儿童俱乐部的各种活动,找回了自信与快乐。当英国的安妮公主来看望我们时,我鼓足了勇气,主动对她说一句Hello!”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社区的刘欣怡小朋友说。在瑶海区各社区的“快乐儿童俱乐部”,越来越多的外来打工者子女绽放出自信的笑容。(李揽月)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