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948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近日,随着蚌埠双墩一号墓出土的9只编钟上铭文的出现,这个神秘墓葬主人的身份也基本得到确认,他是2000多年前钟离国的国君。而墓主人身份的确定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钟离国的都城在淮河以南的凤阳县境内,距国君在淮河以北蚌埠市淮上区的墓葬有30多公里,他为何舍近求远安葬于此?庞大的出葬队伍又是如何在2000多年前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渡过淮河的?昨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
太阳崇拜佐证墓主身份
李修松告诉记者,早在去年蚌埠双墩一号墓刚从墓口向下挖2米深时,出现的诸如圆形墓坑、玉璧造型、太阳辐射状图案等奇特现象,让国内很多知名考古学家在欣喜之余,也充满疑惑,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这不是一座墓葬,可能是一座祭坛,“但我认为这可能是一座钟离国国君墓。”
李修松说,他当时做出如此分析的理由很充分。“有封土,探洞又探出来陶片、铜锈等物品,祭坛是不可能把祭品埋在十几米深的地下的,我当时就排除了祭坛的说法。”在进一步查阅史书后,李修松发现,离墓葬最近的地方只有钟离国,“这就很对头了,钟离国所从属的东夷(包括徐淮夷)文化习俗刚好能解释这个墓葬的奇特现象。”
据李修松介绍,钟离国是徐国的分支,而徐夷是东夷的一支,他们的祖先都是太阳神少昊,“无论是圆形墓葬、象征天圆的玉璧造型,还是太阳辐射状图案,都符合钟离人对太阳神崇拜的习俗。”至于环墓内壁十几堆土偶的发现,李修松认为,这些土偶象征着天上的星星,“这是墓主人刻意营造的天象图,寓意墓主人死后受太阳神的佑护。”随着去年5月凤阳卞庄钟离城遗址附近另一座规模相对较小的圆形墓葬的发掘,更加坚定了李修松对蚌埠双墩一号墓墓主人身份的推断。
渡淮安葬出于祭祀需要
钟离城遗址在淮河以南的凤阳县,据蚌埠双墩一号墓有30多公里,钟离国国君为何舍近求远渡淮安葬?
李修松认为,这主要是出于祭祀的需要。他介绍,位于淮河北岸怀远县境内的涂山是以居于此地的淮夷涂山氏命名的,而涂山氏的首领皋陶也是太阳神少昊的后代,皋陶的后裔徐淮夷各分支都有涂山崇拜的习俗。因此,涂山便成了附近夷人祭天兼祭祀祖先太阳神的神山。“钟离国国君之所以选择离都城几十公里的淮水之北安葬,就是出于方便祭祀祖先太阳神的需要。另外,此地属于钟离国地盘,也是一块高台地,葬在这里望祭涂山以及太阳神祖先是再合适不过了。”
水上民族渡淮不成问题
从蚌埠双墩一号墓出土的器物和11具骨骸来看,这个钟离国君出葬的队伍应该很庞大,在2000多年前水上交通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这支出葬队伍是如何渡过淮河的?
“这个问题我不能十分肯定地回答,只能参照当时的历史背景试为分析。”李修松介绍,春秋时期的淮水比现在宽得多,当时尚无河堤,沿河多为一些低洼之地,水系和淮水相连,而长期生活在水岸的钟离人就是水上的民族,水上的功夫很好,“当时有运载能力很不错的木排船舶,渡淮不成问题。”
墓主是位有雄心的国君
李修松介绍,古文字学家对蚌埠双墩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上铭文最新解读透露,这位钟离国国君名柏,而凤阳卞庄墓的墓主人是他的小儿子康,由此可推断出蚌埠双墩一号墓应为春秋中期墓葬。
对于钟离国君柏如此精心地营造自己的墓室,李修松也充满了感慨,“柏生活的时代,钟离国还没有受到周围大国的控制,从他的葬制和墓葬中象征君临天下的五色土的使用,说明他还是一位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事业的君主。”(刘中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