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整,《东方红》乐曲奏响,大钟楼上钟声悠扬。“大钟楼”位于省城的芜湖路和徽州大道交叉口。老合肥都知道,这是上世纪80年代合肥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现在负责管理钟站的王跃,对“大钟楼”当年的风光记忆犹新。当时,不仅合肥地方粮票等票证上有它的身影,就连香烟等商品包装纸上也印着它的雄姿。
“从地面至航标灯尖净高为82.55米,大钟楼是当时合肥地区的最高建筑。”王跃回忆说。改革开放以来,省城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鹤立鸡群的“大钟楼”变成了毫不起眼的“小兄弟”。据合肥市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建成的100米以上高楼已经突破30座。近5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建成2座以上超过100米的高楼大厦。一位建筑业专家形象地说,省城的天际线每天都在重新勾画。
当高度不再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城市必将赋予地标更为丰富的内涵。远的暂且不说,仅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地标性建筑,接受采访的众多省城市民就众说纷纭:安徽省邮电大厦、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合肥政务综合楼……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卫心说,30年来,合肥逐渐“长高”了,城市建筑总量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特色也越来越鲜明。
“一个城市,一个现代化大城市,不能没有标志性建筑,就像纽约有自由女神、巴黎有埃菲尔铁塔、莫斯科有克里姆林宫一样。”合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戴健指出,合肥新的地标正在合肥特色上寻求突破。比如“九狮”反映的是历史,而“科学城”体现了合肥的发展,新的合肥地标将在传统文化和科学发展上找到契合点。大钟楼钟声悠扬。新地标不断诞生,城市纪录不断刷新。(吴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