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但与中国大多数乡村一样,小岗村也一度陷入“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的困惑。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兴建了学校、幼儿园、文化广场等教育文化设施,还有4家农户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轿车。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30年前的小岗村 [img] 新华社发 [img] 新华社发 [img] 新华社发
[img] 新华社发 [img] 新华社发 [img] 新华社发 [img] 新华社发 |
[img]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img]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
[img] 这是小岗村村民严成(后右)与新婚妻子曹永翠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拍摄新婚纪念照(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俊东 摄 [img] 这是宾客在小岗村乡村旅游农家院的房舍内品尝农家菜(10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
[img] 到小岗村创业的大学生苗娟(前)与男友采摘干豆(10月8日摄)。2006年5月,安徽科技学院学生苗娟等3名大学生来到小岗村创业。目前,苗娟等大学生带动村民养殖双孢菇200多亩,亩收益过万元,使60多户村民增收。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img] 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在种猪扩繁场查看猪舍(10月7日摄)。严金昌和其他几户农民出租土地,发展种猪繁育,并在种猪扩繁场打工,每位农户可得到土地租金、年薪、年终分红三项收入,年均达到2万元。 新华社记者李俊东摄
[img] 这是在村民吴广新家新盖的二层小楼前,施工人员在铺设水泥路面(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俊东 摄 [img] 这是村民严德友(右)与妻子擦洗自家购买的轿车(10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img] 村民韩庆红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img] 这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儿媳魏玉芳在自家办的小超市内整理商品(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img] 这是小岗村爱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
[img] 这是参观者在小岗村村民文化广场上观看邓小平语录和“大包干”带头人手印石刻(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img] 这是小岗村爱心幼儿园的小朋友走出教室,准备到院中做游戏(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俊东 摄
|
[img] 这是小岗村一位农民在路边晾晒稻谷(10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img] 这是“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中)搀扶自己95岁的老母亲在院中散步(10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俊东 摄 [img] 这是小岗村村民使用收割机收稻子(10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俊东 摄
[img] 小岗村新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沈浩(前右)与“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严俊昌、严金昌、严学昌交流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情况(10月7日)。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img] 小岗村的孩子们衣着时尚(10月7日)。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