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33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上周五,由安徽主导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称“合芜蚌试验区”)正式启动。
由我省强力推动的“合芜蚌试验区”的启动,标志着“自主创新”已升格为安徽的核心战略,并成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将引发新一轮创业潮
上周五,安徽出台了《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以及推进该意见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携科技成果创业,我省出台了极为优厚的激励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于上述创业人员,将给予公司注册资金50%,最高200万元的资助。6年内保留其编制,保留期间要求返回的,由原单位按原职级待遇安排。留学人员和民间科技人员来试验区创业的,给予同等额度资助。在试验区设立高校师生创业资金,鼓励高校教师、学生创业。
对此,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迎表示,“政策之优惠程度超乎预期。这些政策力度之大,对创业者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我相信,如果政策一旦得到落实,必将在我省高校中掀起一股新的创业热潮。而大量中小企业的出现必将为我省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自主创新将成我省腾飞之翼
“合芜蚌试验区”的启动,标志着“自主创新”已进入安徽省整体战略层面规划,更被学者们认为是安徽启动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开始。
此次安徽打造“合芜蚌试验区”,是根据区域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科学发展。进入试验区的合芜蚌三市均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创新基础和创新氛围。
安徽大学经济系教授吕英斌认为,通过自主创新,将提高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安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安徽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这一战略既是与“科学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相呼应,也是与安徽整体发展现状相适应,旨在借助自主创新打造安徽今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一战略目标被纳入本届政府任期目标,明确表示合芜蚌试验区要实现‘两个突破、两个提高、四个翻番’,一些目标也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等等,均表明了政府借打造合芜蚌试验区推动我省自主创新水平、改善我省经济结构、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决心。”
吕英斌表示,通过打造“合芜蚌试验区”,必将带动合芜蚌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像合肥,就明确提出,到2012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200亿元;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7500亿元,将达到目前广州的水平。芜湖则表示,力争到2012年,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蚌埠市确立的六大自主创新产业,到2012年产值也将达到1160亿元。
于我省而言,产业机构的调整和升级也迫在眉睫。而“合芜蚌试验区”在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于推动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进而带动我省实现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重大作用。
“合芜蚌试验区”的亮相,还将有利于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并使我省成为人才的摇篮。科技水平、人才等诸多要素,都是推动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经济融合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安徽吸引长三角投资的原因之一。借助自主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安徽与长三角的融合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安徽诸多战略如何互融?
“合芜蚌试验区的启动无疑令人振奋,但我们更关注这些政策措施如何落到实处。”刘志迎表示,新特区的亮相,对于系统思考、认真分析、全面认识安徽主要城市的自主创新状况及下一步走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但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政府推动力度如何、落实效果怎样?”所以,其表示,有关方面还应出台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要确保落实,并对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督促检查机制。
同时,“合芜蚌试验区”如何与安徽既定的发展战略相互融合,并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也同样值得探讨。
有关人士认为,此前,我省曾提出打造“省会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等多个不同层面的战略规划,如何将这些战略规划进行打磨,最终形成一个能长期坚持不动摇的、持续的战略规划布局,则是我省面临的一个亟待破解的更大的课题。(陈国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