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3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推进科学发展 加速安徽崛起
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我觉得农民要致富,光靠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勤劳是不够的,只有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打好“农字牌”,才可能实现致富目标。我是怀远县马城镇一个农民,有幸成为县政协委员,近几年来在土地上的创业,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发展带来的实惠。
当初大家都说种地是亏本买卖,而我选择承包土地种植粮食,就是要证明打好“农字牌”,照样能致富。2003年,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反租倒包形式,在孔津湖承包1200余亩“十年九不收”的低洼耕地,共投入资金80万元兴修水利和购买大型农机具,实行机械化种植。2004年春上,我撒下第一季糯稻种,秋季亩产就达500多公斤。当年,我很荣幸成了全市最大的“种粮大户”。前些年,我思忖着种养结合综合开发。在县水产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成立了孔津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生态稻田养殖泥鳅,现在每年有几十万斤孔津湖泥鳅出国门,销往韩国市场。想到这些,首先得感谢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同志们,是他们指导我用科技的力量,降低生产成本,科学用药施肥,提高产量。我的体会是,只要符合科学发展,打好“农字牌”,土里照样生出金。
我个人致富了,如何让大家共同致富,一直是我朝思暮想的。要说献良策,我的想法就是,农业上要想大发展,必须要走规模经营之路。规模经营能够辐射到千家万户,更能与大市场连在一起。今年我52岁,乡亲们在3月份选我当了孔津湖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下一步我就想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在农业的规模经营上多做文章。“船大抗风浪”,规模经营土地,不仅带动周边农民致富,还能走出高产高效之路,抵抗市场风险。更有利于用机械耕作,科技投入,土地才能产生大效益。眼下,全国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种田的也不例外。让我特别高兴的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定,有了政策保障,我对农业的规模经营信心更大了。(董炳让口述 记者郭耀华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