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0|回复: 0

苏式建筑该走向何处?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0-27 08:43: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26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什么才是苏式建筑?

  什么是苏式建筑?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潘国泰教授说,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严格地来说,合肥真正由前苏联人设计和参与建造的“纯血统”苏式建筑只有两处,就是原来的中苏友好馆和光明影都,其余的大多只是仿照前苏联建筑的风格,并没有前苏联人参与设计与建设。目前人们所说的“苏式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建筑,都可以算是苏式建筑。

  原合肥市规划局局长、资深规划专家劳诚说,所谓的“苏式建筑”基本上都是建造于上个世纪50年代,那个年代全国各地都建造了不少这种风格的建筑物。建筑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也是一种政治化的时代产物,苏式建筑的兴起承载了当时中苏友好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苏联建筑界以批判结构主义为名,打出了“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的旗号,开始了建筑复古风潮。在“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广泛借鉴前苏联模式。“当时我们连穿的衣服都是苏联印染的蓝色大花布,学外语不兴学英语,都是学俄语,建筑上也都以苏联风格的建筑为潮流,认为这种建筑是美的、时尚的、值得模仿的。”潘国泰教授说,当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对苏式建筑的仿制热潮时,合肥也不例外,现在合肥的十几处苏式建筑,都是在那个时候建成的。所以,合肥苏式建筑集中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后来就没有再新建苏式建筑了。

  合肥有不少苏式建筑

  合肥虽然是座历史古城,但遗留下来的老建筑却不多。省城相关专家在对合肥的遗留建筑进行盘点之后,将合肥的建筑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徽派建筑,比如李鸿章故居、包公祠、城隍庙以及三河镇民居群;二是欧派建筑,比如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宋氏故居为代表的欧洲风格建筑;三是苏式建筑,除了记者探访的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楼、安徽大学教学楼、省政府办公楼、省博物馆和已经消失了的中苏友好馆、光明影都外,还有省委办公楼、合肥老市政府办公楼、省图书馆、江淮仪表厂、铁路工人俱乐部、科学岛上部分建筑和长江路上已经消失的合肥饭店、华侨饭店等等。

  无论怎样,合肥的这些苏式建筑已经在这个城市里存在了半个世纪,有的现在依然在使用。它们不仅见证了合肥的城市变迁,也伴随着合肥发展。保护好这些老建筑,不仅给我们留下城市的记忆,而且也可以给我们的后代留一点带有时代痕迹的“建筑标本”。

  “剪贴式”保护可以借鉴

  劳诚认为,对于合肥这样一个古建筑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城市,苏式建筑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和保护价值。苏式建筑是凝固历史的直观载体,它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合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的痕迹,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足迹和记忆。他们中的一些经典代表已经消失在城市变迁中,比如中苏友好馆和光明影都,剩下的苏式建筑中也有不少被改建或者部分被拆除,比如长江饭店被拆除了一部分,百货大楼因屡次改建而更换了风格……

  那么,是不是合肥的苏式建筑都有保留的价值呢?如果要保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保留呢?劳诚认为,在漫长的城市建设与变迁过程中,完全保留所有的苏式建筑是不必要也不可能的。一座建筑是否有保留价值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看它是否有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要看它是否具有历史价值。这些建筑是否具有这两方面的价值,应该通过专家的评估。所以,他建议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可以成立一个评估小组,将合肥苏式建筑的价值做个大概评估,确定哪些是有必要作为文物古迹保留下来的,哪些是可以改建和修复的,哪些是没有价值而可以拆除的。

  “城市建设发展与保留城市历史风貌是矛盾的,它们其实就是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延续的矛盾。对此我们应该用较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合肥这样一个历史底蕴还不够厚重的城市来说,紧随时代脉搏不断更新城市建筑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视古建筑的保护,会让合肥成为一个缺少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城市,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

  劳诚认为,在这一点上,合肥可以借鉴国外的一种普遍做法,就是“剪贴式”保留,“比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它还保留着罗马时期的石拱门,这个拱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新建教堂的时候人们用拱门来充当教堂的门,旁边还竖了一个石碑,说明拱门的悠久历史,使之成为古迹中的古迹。这种新旧结合的做法在欧洲很普遍,当一个旧式建筑物不得不拆除的时候,建筑师会将旧建筑的门面拆下来,安装到新建筑上去,使其在新建筑中重生,也让新建筑从一开始就多了一份历史的韵味。目前我们还不大流行这种古建筑保护方法,但是我觉得很有推广价值,比如对于合肥的苏式建筑,如果以后为了城市建设真的要拆,可以将门面保留下来安置到新建筑中,旁边还可以立一个石碑来说明这个特色门面的‘身份’。”

  保留一些“建筑标本”

  牛耘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老合肥,他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合肥乃至全国都在学前苏联,合肥的很多建筑都是学前苏联的,连学生娃娃考试都在学习苏联老大哥的‘5分制’。我们吃饭睡觉都和苏式建筑有关,我们有些宿舍也在模仿苏式建筑来建设。尤其是合肥市政府、省委大楼、中苏友好馆、省博物馆建成后,这几座苏式建筑更是成了典范。比如每年的诗歌朗诵会,这个可是全城工人们的最大节日,就在中苏友好馆里举行,谁的诗朗诵得好,就会成为工人们的偶像!”

  “但我们合肥也在发展,近几年女儿带我去上海等地转了一圈,我回来后发现合肥的有些苏式老建筑有些土气了,但我还是不时想起中苏友好馆、光明影都这些苏式老建筑。这些典型的苏式建筑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历史文化的缩影,所以我觉得,一些不太典型的苏式建筑可以‘翻新’了,但一些典型的苏式建筑应该保留下来,这样合肥城市建筑就多样化了,合肥的建筑发展史也能够从中体现出来。”牛耘说。

  合肥市张女士则告诉记者,她希望能留下她们那个时代的一些记忆,“这些苏式建筑是我们年轻时代建造的,如果能够部分保留的话,以后我们的子孙也可以直观地感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历史。”

  记者从合肥市有关部门获悉,早在2003年,合肥市部分政协委员就开始呼吁人们关注、重视、保护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建筑。后来,有关部门在落实此事时,把“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建筑”扩大为“优秀的近现代建筑”,时间为1850年至1959年,这也就意味着合肥的苏式建筑也被列入了保护范畴。(王俊 向凯 安雨)

  -相关链接

  看别人如何保护苏式建筑

  洛阳:文物保护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市的苏式建筑有的被拆除,有的被改头换面。2007年11月,洛阳市把该市涧西区的苏式建筑群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洛阳正在制定进一步的措施,切实保护好涧西区的苏式建筑群。

  邯郸:挂牌保护

  2007年6月份,邯郸市建设局、规划局开展“调研邯郸、保护文物”活动,对一些非文物历史建筑的现状进行摸底,对仿苏式建筑拐角住宅楼和成片住宅建筑群等非文物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专家称这样的措施可以留住城市发展的记忆,意义十分重大。

  昆明:保留风格

  2008年4月份,昆明市负责人在视察该市文化保护建设时,要求文管、规划部门都要参与云南核工业商务楼这幢苏式建筑的修缮工作,不能破坏建筑原风格、色彩和内部结构。

  武汉:修缮保护

  武汉的青山老工业区是该市最大的简易住宅区,2007年4月份,该老工业区开始拆迁。政府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改造危旧房50万平方米,并修缮保护具有一定历史风貌的苏式建筑。

  新疆:加强保护

  新疆医科大学的校园里有典型的苏式建筑群。目前,该校苏式建筑群被乌鲁木齐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