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1|回复: 0

“建管结合”治理停车难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0-27 08:45: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26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10月24日,安徽日报“聚焦”栏目对合肥市目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进行了报道,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那么,“停车难”症结何在,如何缓解这一状况,本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向各方人士寻求破解“停车难”的办法——

  配套落后缺“空间”

  从浙江来合肥做生意的钱先生,去年买了辆轿车,初衷是为了出门办事方便。但买车不到一年,他已经感受到很大的不方便,主要原因就在于现在找停车位太难了,如今想驱车前往城区某个地方之前,他往往会习惯性地打听一下那里的停车状况怎么样。

  据了解,目前合肥环城路之内的老城区停车位供需矛盾最大,路边临时停车场仅有49处,泊车位967个;社会停车场仅有长江路、市府广场、淮河路等三处,泊位约800个,对外开放的配建停车场寥寥无几。而合肥私家车发展迅速,目前已达到9万辆。

  “停车难”问题也引起部分省人大代表和合肥市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关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议案》由合肥代表团薛连喜等11名代表提出,内容大致为,我省城市居民私家车数量迅猛增长,与停车配套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建议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以自行车、电动车为代步工具,加强新老城区泊车配套设施建设,适当控制私家车的增长速度。

  强化管理找“空间”

  停车难不仅影响到“有车族”的出行,而且由于停车位不足、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乱停车、大量公共路面被汽车占用等现象,使得更多市民纷纷关注“停车难”这一问题。在采访中,很多市民都对如何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议。一位私家车主提出一条关于加强“动态管理”的意见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同,这位车主表示,现在很多车每天晚上都停在居民小区,车位几乎是满的,这时很多单位的停车场其实很空,而每天早上开到单位上班,小区的车位可能空出来了,“如果把不同时段的空车位利用起来,错位停车,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很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解决停车难,不能仅仅指望修建停车场,大规模兴建停车场在老城区也不太现实。因此,当务之急还是要加强管理,科学调配城市现有空间来妥善应对停车难。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合理调配现有城市地下空间来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停车收费标准,同时,可试行把机动车停车泊位分为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两类,按照不同标准收费等等;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将路边临时停车地与园林绿化相结合,在道路改造交通设计时,适当增加路边临时停车点,交警和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对乱停车加强管理等等。

  据合肥市相关部门分析,目前造成“停车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停车泊位的配建标准太低;二是车辆发展迅速,停车泊位的建设跟不上车辆增加的步伐;三是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建成的停车场(库)被挪作他用。因此,如果加强管理,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是能“找”到更多的停车空间的。

  合肥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如今,城市地面空间越来越紧张,应向地下空间要“车位”,如果综合考虑人防功能,其综合效益会更高,因此,人防正在考虑与相关部门一起,科学规划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停车难。

  加快建设新“空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专家认为,对于城市而言,如果停车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导致商业区吸引力下降、土地减值、经济活力降低等趋势,因此在市区特别是中心地带,建造立体停车场,不仅能使最繁华的商业区停车难有效缓解,而且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土地收益率达到最佳水准。位于合肥市四牌楼商业经济圈内的一个新开发的商业项目,在项目一期规划中就特别预留了约5.5万平方米的立体停车场面积,该停车场采用深基坑的方式,基坑深度约达15米,建成三层地下室,能同时停放1600辆汽车,可有效缓解该区域的停车压力。

  合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市管理中最大的心病是交通“两难”,即停车难、行路难。因为涉及面广,要解决的又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难题,合肥市于去年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成片开发的住宅区、工业区的停车场等配套工程要同步实施等。

  为解决停车难,合肥市将加快停车场建设,目前正在制定停车场建设规划。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抓住道路改造、旧城改造、城市拆违等契机,形成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市场化、社会化投入,尤其是小型停车场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充分利用空间多建地下车库、立体停车库,节省路面空间。根据规划,城区各个方位的重点地区都将建设大型停车场所,满足市民停车需求。(陈利)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