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6|回复: 0

流程更优化群众更满意 滁州打造便捷行政服务流程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0-29 08:46: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24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招标采购管办不分、政务大厅“只挂号不看病”、群众投诉渠道不畅……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群众深为厌恶的“衙门综合征”。滁州市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创新突破,全力打造公开、公正、便捷的行政服务流程。

  “三权”分设,集中招标

  10月17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该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校园广播和安检系统,原来预算需要50万元,结果只花了30.56万元,节约19.44万元。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通过市政府采购,政府既是监管者,又是采购操作者,作为采购人的校方却没有知情权和参与权。现在通过在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学院成了采购主体,政府和部门只负责监管,体现了公正合理、透明规范。

  今年7月,滁州市先后撤销了市招投标服务中心、市土地市场交易管理中心、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和市政府采购中心,成立了滁州市招标采购管理局及其下属单位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集中行使建委、土地、水利、卫生等9个部门的建设工程项目及政府采购、药品采购、国土和产权转让等项目的招标采购监督管理职能。

  “这种模式实质上是搭建一个服务市场交易的平台,通过实行招标采购人操作、招标采购局监管、专家独立评判,‘三权’分立、分段监管,彻底杜绝管办不分,且实现同城合一,资源共享,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滁州市招标采购管理局局长朱金沂说。

  从8月11日受理第一笔业务以来,共有40项建筑工程进入中心交易,总金额约8万元,受理政府采购业务40多项,金额1000多万元,平均节约投资20%左右。勘察、规划、设计的招标,国土出让、国有产权转让和药品采购等业务也将逐步纳入统一的招投标平台。

  由于集中招标采购通过互联网面向全国发出邀约,消除“内”“外”差别,并且通过取消信用保证金降低企业投标门槛,吸引南京、合肥、扬州等外地的代理机构和一些实力强的企业进入滁州市场,参与建设和提供服务。

  流程再造,搭建平台

  今年6月,由印度投资的外商企业安徽瑞莱宝钢科技公司负责人张静带齐所有材料,到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商务窗口,当天就办好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申报审批,市商务局负责人赶到窗口签字,这让张静颇为感动:“以前要一个月时间,跑好几个地方才能办好的事情,现在在一个窗口当天就能办结。”

  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因为涉及到的部门多、环节多、手续复杂,一直是政府行政审批的“焦点”。今年,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搭建一个大基建联合审批平台,将基建项目涉及到的13个部门窗口人员整合起来,统一受理、统一收费、联合图审、联合验收、压缩时限。建委窗口主任陈贵伦介绍,过去,一个基建项目图审一项就涉及5个部门,需提供5套图纸,现在一套即可。工程验收要跑5个部门,有时一个部门就要一个多月时间,现在5个部门联合验收,每个部门3至5天就必须给出结果。

  如今,在滁州市,一个基建项目从筹备申请工程规划许可证到完成竣工验收基本不超过30个工作日。

  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建委窗口还创造性地实施基建项目收费“一表制”,将24项收费的标准、减缓免条件和额度制作成一张表,张榜公布,明码标价,对照缴费。“这样就杜绝过去各建设单位想法子找领导签字,要求减缓免的现象,该享受的优惠政策按表执行,不该享受的一分不少。”陈贵伦说。据了解,实施“一表制”后,仅城市配套费一项,过去一年只能收缴300多万,现在达3000万,既提高了效能,又有效杜绝领导乱批条,做到公开、公平、有效。

  据悉,自开展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流程再造”以来,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29个单位的274个项目,再造流程后办事环节由平均3.8个减少到2.9个,申报材料由平均6份减少到5.1份,承诺时限由平均11.1天压缩到4.9天。市直46个单位的308个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实现审批项目申报材料减少四分之一、审批环节减少五分之一、承诺时限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滁州市还对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再次清理,简政放权,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51项,比清理前减少45项,取消和调整74项。

  热线变“热”,政民互动

  如何开展政民互动,给群众一个咨询、倾诉、投诉的地方,消减干群对立情绪,滁州市今年以来进行一系列有益尝试。

  滁州市原肉厂宿舍两栋楼地势低洼,下水道经常堵塞,雨水无法排除,居民出行困难,多年向有关部门反映都没有解决。今年6月21日,居民听说市里开通新的“12345”市长热线,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打去电话。没想到第二天,市长热线办公室第一时间协调市国资委,派人到现场,投入6000多元,两天时间就把下水道疏通了,他们集体送去锦旗“市长热线,为民排忧”。

  今年6月18日,滁州市以原有的市长热线电话为基础,把8个县、市、区和市直60个成员单位投诉和服务热线整合到“12345”市长热线,建立前台集中受理、成员单位分头办理、后台督查督办的完备运行机制,集中受理、解答、解决群众的咨询、求助、投诉,提供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有效来电11434件,已办结来电11158件,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滁州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从今年4月14日开办至今,该市市直及两区已有140多批次的领导干部上线,接听市民打来的热线电话近800个,现场答复和解决726个,其余在下线后的48小时之内予以解决,对因涉及政策和法律暂不能解决的,向当事人说清原委,并取得谅解。

  在一次滁州市教育局上线的节目中,明光市一听众反映张八岭镇某学校的一名老师,因患肺部肿瘤在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已花去医药费7万多元,无钱继续治疗,患者家属希望相关部门能预先解决近期的医药费问题。滁州市教育局潘厚江副局长在下线后,立即和明光市教育部门取得联系,请他们根据相关政策,尽快解决该教师的后续治疗费用问题。同时,他还带着500元现金到医院看望慰问了该教师,增强他战胜疾病的信心。

  城市管理、看病难看病贵、劳动保障……一件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经过电波上的沟通,得以解决。“即使因种种原因一时解决不了,群众有了这么一个说话的地方,对社会和谐,干群关系调和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栏目主编计家祥说。 (罗宝 周连山)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