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23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推进科学发展 加速安徽崛起
十八项民生工程实施怎样了,老百姓有哪些意见和要求?省政协今年开展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并提出了“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等35条建议。28日,省政协召开“推进民生工程”资政会。昨天,《关于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的建议案》审议通过,这些建议,将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视野,推进并完善民生工程。
调查万人问民生
2007年,我省启动了十二项民生工程,今年年初,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将十二项民生工程扩大为十八项。那么,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基层群众对实施民生工程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呢?今年6月到7月,省政协首次采用书面问卷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专项调查。
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457份,电话调查共完成3000户。调查范围涉及全省17个市,调查样本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分布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农民非常关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建立覆盖全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关注“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民生工程受舆论监督
为了完善民生工程的内容,提高民生工程的质量,省政协十届四次常委会议昨天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的建议案》。负责起草《建议案》的有关人员说,目前影响和制约民生工程向纵深发展的,主要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因此,对操作层面的建议努力使之详尽具体,简便易行,便于省政府向各有关部门分解落实,并适时转化为政府的实际工作。
省政协提出,要区分各地财政收入状况和承担任务的轻重,按不同比例确定配套资金,逐步减少直至取消配套,促进区域民生保障均等化。《建议案》还希望,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当年度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超过一定幅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应适当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线,扩大低保覆盖面。省政协建议,建立民生工程进展情况通报和舆论监督制度,适时通过媒体将每个项目的年度任务、工作进度及实施效果公布于众,直接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扩大门诊医保病种
据介绍,《建议案》共提出35条建议,对具体民生工程提出的建议有13条。省政协建议,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改由劳动保障部门和卫生行政机构联合监管,取消定额结算,改进付费方式和结办方法。采取单病种结算,根据病种或整个诊疗费用的额度,制定不同的支付比例,明确某些病种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费用结算标准,对常见病种住院费用实行上限限制,引导患者到三级以下医疗机构诊疗。进一步扩大门诊医保病种,减少患者住院次数。
省政协建议,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贷,改变按比例分配指标的做法,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还贷政策,除考取公务员的学生必须按期还贷外,自谋职业或一时无业可就的毕业生,可采取减免或核销的措施。(项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