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23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不少人认为本地的科技成果最终流失到外省转化成功是一种损失,但我觉得如果能让合肥的科技成果在外地转化成产业,同时外地的成果也能在合肥转化,这也是一件好事。”昨日,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在接受全国各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合肥作为科技创新试点市,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反对本地科技外地结果
目前,合肥本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率并不高,所以经常会出现本地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最后在外省转化成功,这让很多人觉得可惜,认为是一种流失。对此,吴存荣表示,这是区域间交流中的正常现象,他并不反对合肥的科技成果在外地转化成产业的形式。
科技成果的外流是不是意味着合肥将丧失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吴存荣说:“北京、上海是好,但是区域限制了它们不可能发展大批工业,这种情况下一些科技成果势必要重新寻找转化出路,而合肥就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作为科技创新试点市,合肥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也有很多外地的科技成果落户合肥就地转化。工业是发展科教的手段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工业是发展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发展全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合肥提出“工业立市”,同时又提倡科技创新,两者孰轻孰重?吴存荣说,“上海是很发达,但如果少了复旦、同济、交大这些名校,这个城市会逊色很多。北京、武汉同样如此。”
吴存荣举例说,曾有份调查显示,合肥70%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成为科学家,而很多地区都是希望孩子能成为富翁,由此可以看出合肥的文化内涵。合肥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但这只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目前,合肥也在积极发展各种文化事业,如建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筹建新的名人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