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2|回复: 0

产业对接架起合作桥梁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0-30 08:48: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23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推进科学发展 加速安徽崛起




  “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如同给工业部门擂响进军的战鼓,全系统加快了参与泛长三角分工的步伐……”近日,记者在省工业部门采访,积极融入长三角的氛围扑面而来。

  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互补,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将投资目光转向安徽。2006年9月,皖沪两省市政府签订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协议后,两地产业合作更趋频繁。2007年10月11日,两省市再次签署产业合作与对接框架协议,并一次签订22个重大经济合作项目。根据协议,未来两省市将致力于建立产业合作联动长效机制,并通过互通产业经济发展信息、广泛开展产业对接、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等方式,着力推动两地在相关产业上的分工与协作。

  去年以来,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利用省外资金势头迅猛。全年省外资金实际到位2100亿元,工业系统省外到位资金960亿元,比上年增长70%,资金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系统吸引省外的到位资金710亿元,其中长三角的到位资金比上年同期增长70%。在接纳的产业中,主要有能源、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及新材料、医药化工、电子元器件等,其中85%以上都与我省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基本相符。

  合作平台已为我省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项目信息。省工业部门利用与上海市建立的合作关系,为各市招商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目前已帮助蚌埠、芜湖、安庆、池州、滁州、淮南、巢湖等市开展近10场次的招商引资。据不完全统计,用这个平台已成功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近百个,到位资金近100亿元。

  今年初,省有关部门又获悉今年上海拟转移各类项目近300项,立即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从中挑选了100项分配各市经委跟踪落实。目前进展顺利,年内一批项目有望签约。依据平台信息,我省还根据自己需要开展点对点的对接活动,大获成功。

  几年工业产业的对接,我省已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在长三角区域合作中开始拥有自己的位置。在承接方式上,各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避免产业雷同和低水平竞争。如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两淮能源基地、沿淮煤化工基地建设;在合芜滁家电工业走廊,围绕美菱、美的、荣事达、海尔、三洋、长虹、日立等品牌家电生产企业,承接国际国内家电生产及配套企业的转移;沿合芜滁马汽车工业走廊和安庆、蚌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地,建设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承接汽车产业链企业的转移,壮大我省汽车产业集群。

  安徽工业正在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体系,目前,全省55%的省外资金来自长三角,60%的劳务输出集中在长三角,70%以上的省际物流和通讯面向长三角。安徽一年供应长三角的煤炭3000多吨,电力100多亿度;安徽外销农产品70%到长三角。上海从外输入的农产品10%来自安徽,南京市场蔬菜份额的40%来自安徽;上海市50%的水泥来自安徽。张书喜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