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5|回复: 0

“和谐用工”缓解招工难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0-31 08:50: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22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毗邻苏浙沪,人力资源丰富,是宣城市近年来下大力气发展劳务经济的基础和条件,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该市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被征地和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力转移连年“提速”。截至目前,劳务输出总人数已达54.5万人,创历史新高。

  “外出务工风景独好,当地企业却招不到人,‘招工难’现象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10月20日,宣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民工荒袭来

  “据初步统计,我市目前企业用工缺口在1.4万多人。”宣城市职业介绍所负责人张建威向记者介绍道,该市出现“招工难”是近两年的事情,涉及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服装加工和餐饮业等。其中,服装加工企业缺口近6000人,占缺口总数的42.43%。

  “近两年,我们企业工人‘大进大出’,流失率相当高,造成现在难以招到合适的工人。”广德县一家中型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诉苦。前几年由于后备劳动力充足,该企业又在工资福利和工作环境上作了改善,一直以来用工无虞,但“招工难”问题仍然不期而至。

  宁国市劳动部门通过调查发现,该市开发区和乡镇集中区现有企业岗位需求基本满足,但新增就业岗位用工压力凸显。据介绍,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到2009年底,该市企业用工缺口突破1万人,其中,缺口百人以上的企业20家,中鼎、飞达等企业将缺口500—1000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企业缺工呈现出结构性、行业性和季节性等特点。一些企业需求量最大和招工难度较大的是年轻女工和年富力强的男工,同时,熟练的技术工人始终供不应求,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岗位少人问津。此外,在相对偏远的企业和农忙时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民工荒”。

  招工难症结

  曾经在沿海发达地区盛行的“民工荒”,为何也出现在富余劳力原本充裕的皖东南地区,企业“招工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一言以蔽之,既有投资热潮引发的巨大用工需求的大环境,也有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求职者观念等原因。”相关人士介绍说。

  近年来,宣城市利用地利之便和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民营经济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县域经济也一路高歌猛进,该市宁国、广德、郎溪等县市连续多年进入全省双十强。经济发展引发用工需求“井喷”。据测算,宁国市未来3年内企业用工需求量每年将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劳动力供需失衡可能愈演愈烈。

  劳动和收入失衡现象,也是当地企业岗位不具备诱惑力的因素。当地一些中小企业生产条件简陋,劳动环境恶劣,但收入水平较低,而比邻而居的苏浙沪地区经济发达,工资福利待遇较高,导致外出务工连年递增、当地企业望而兴叹的情况。当地企业职工待遇在800元以下的居多,比较而言,月收入900元以上的企业职工队伍相对稳定。

  此外,职业教育水平较低和工人择业观念落后也是原因。当地企业和职业教育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对接平台,部分求职者在大环境影响下,偏向工作舒适、待遇丰厚的岗位,反而导致了“求职难”和频繁流动的现象。该市一家养殖企业急需养殖工人,但当地无人应聘,只好远赴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招工。

  新理念留人

  “招工难”影响企业做大做强,引起当地政府高度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政府、企业和求职方共同努力,切实打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用工、务工环境,真正让工人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一方面,必须树立尊重民工的理念,切实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该市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将采取措施杜绝企业违法违规用工行为,加大对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安全生产不到位等现象的查处力度,督促企业提高员工待遇,重视文化建设,变“广招工”为“留员工”。

  另一方面,要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我们将围绕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建设、跨地域劳务合作和劳动供求平台建设做文章,培训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实现企业和工人的快捷、高效和高质量的对接”,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该市已经开始建立市区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举办了“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这些举措已经开始为缓解“招工难”创造了条件。记者张敬波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