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4|回复: 0

乡村里的“都市生活”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1-3 08:45: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19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近两年来,肥西县大胆探索,在有条件的地方,撤销传统的行政村,首批组建起27个农村社区,使这里的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使这里的乡村变成美丽的都市家园。

  办事方便了

  “以往办这类事,要跑到县城,至少要花几十块钱车费,还要10多天才能拿下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好,真是太方便了!”今年7月,小庙镇大柏社区居民王兵的儿子要办理外出打工计划生育证明,他找到了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只“动了动嘴”,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两天后就把办好的证明送上了门,至今王兵说起这件事还兴奋不已。

  变革由问题引发,创新从解决问题开始。2006年10月,肥西县引入当时正流行于城市的“社区建设”的理念,经过充分酝酿,结合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按每个社区500户至1000户居民的规模,拨出180万元专项资金,将基础条件较好的14个村,以村居合一形式,整合为农村社区,海选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机构,由5至7名成员组成,居委会干部工资由上级财政支付。各个农村社区均设立起为民服务代理室、矛盾调处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劳务输出服务室等,由居委会干部分别负责,为社区居民提供生产、平安、救助、文化、养老、卫生及办理各种证件、证明和纠纷化解等方面的服务。不少原来要到乡镇政府和县里办理的事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妥。

  环境优美了

  “原来这条路下雨泥都齐膝盖深,走路都困难。现在下雨照样骑摩托、穿皮鞋上街,晚上还有路灯照明。这是政府为我们修的幸福路啊!”在柿树岗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迎面奔驰过来的新街社区中年农民凌贤传停下新摩托车高兴地说。

  肥西县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仅是道路的硬化,还要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各种公共服务的便利。山南镇小井庄,原来房屋建设缺少规划,一片混乱;遍地的鸡粪,无人打扫;一口老井,水质时常浑浊、略带苦涩。小井庄社区成立后,把环境整治列为头等大事。结合新农村建设,房屋统一规划,建成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小楼,居民还用上了自来水,村里的一口干塘改造成垂钓中心,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空闲地变成了农民公园。“如今咱农民和城里人一样喽!”村里的老人们每当谈起环境变化,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在社区环境整治中,肥西县还在每个社区配备了至少2名保洁员,负责社区的绿化保洁,保洁员报酬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全体居民讨论通过,每户每月交纳二至三元卫生费解决。村改社后,农村环境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洁、序、美,环境治理也由原来的突击清理变成了现在的长效管理。

  生活丰富了

  肥西县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注意文化卫生等公益设施配套建设。

  在山南镇陡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就诊的周正山老人告诉记者:“以前看病,去医院排队挂号很是麻烦,治疗费也贵。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治疗,既方便又便宜,这次我来看感冒只花了4块钱。”该县整合农村卫生资源,由各乡镇卫生院为每个农村社区派住二三名医务人员,将以前简陋的各村卫生室改造成宽敞明亮、设备基本齐全、服务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效破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目前,该县27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为1.2万余户农民建立起健康档案。

  村改社后,肥西县还在每个社区都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购买了健身器材,通过开展各种培训班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大伙情操,和谐邻里关系,愉悦民众身心,营造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社区农民逐渐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生活,渐渐把朝气蓬勃的社区视为自己的精神归宿。

  “‘村改社’不仅有效地转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党的活力,还拉近了城乡距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县委书记陈晓波颇有感触地这样告诉记者。记者刘冰石通讯员何玉洁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