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19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深秋季节,我省皖南和皖西大别山区近百万亩桑园依然郁郁葱葱,各地的桑农和蚕农,正在抓紧时间喂养秋蚕,一大批茧丝绸生产企业,也在开足马力生产。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已经使我省成为全国茧丝绸主产区之一。
据省商务厅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省已形成皖南、皖西两大茧丝绸优势产业带,建成13个国家级蚕桑示范基地,在宣城、六安、黄山、安庆、池州、阜阳等10个市的35个县里,有近40万户、200万人直接从事蚕桑生产。2007年,全省桑园面积88万亩,生产蚕茧3.9万吨,生产桑蚕丝5200多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真丝绸产量3800万米,居全国第8位。茧丝绸行业涌现出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促进了我省茧丝绸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近两年来,我省的“东桑西移”示范基地已获得中央财政2600多万元的支持。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我省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意见,省农委每年安排200万元左右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茧丝绸龙头企业发展,省财政把茧丝绸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由100万元调整到300万元,各主产市县也相应出台了扶持政策。
种桑养蚕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纯收益。据测算,近年来我省平均蚕茧纯收益分别是水稻的1.5倍、茶叶的1.4倍。在黄山、六安、安庆等市主产区的重点乡镇,蚕桑收入已占当地农民纯收入的20%以上。(记者陆列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