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17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中国农民歌会
农民歌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 激情洋溢在背景台上
“戴、落、走、唱……”伴随着导演的口令,690名背景台演员时而戴上帽子,时而放下灯笼,时而摆出各种姿势,时而齐声高唱。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即将开幕,开幕式演出的排练已进入最后阶段,承担重要演出任务的背景台演员正克服疲劳,挥汗如雨,为歌会作最后冲刺。
11月4日下午,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背景台演员、歌舞演员正进行串联、合练,由于排练节奏快、强度高,很多演员汗流浃背。而当歌舞演员在一个节目结束后到台下休息的时候,背景台上的690名演员却仍然坚守岗位,等待下一个节目环节。“这几天每天早上8点练到晚上10点多,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晚上回到宿舍还要看书,复习功课,的确很辛苦。但我现在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毕竟,这样的经历很难得,很有意义。”利用中间5分钟休息时间,背景台演员、滁州学院数学系学生申家康对记者说。
据悉,此次歌会背景台演员共690名,加上候补演员,滁州学院一共派出550名学生参加,其余为驻滁某部队官兵。他们要承担整场演出的9个背景图案翻牌、10多首背景歌曲合唱以及一系列动作表演任务,强度和难度之大是这些“演员”们从没有经历过的。战士晏伟告诉记者,他们在10月25日正式进场地排练前,已经在其他地方排练了一段时间,这几天到了排练任务最重的时候,晚上10点钟回到营房他还要站岗,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的。在排练现场的部队负责人耿世水说:“战士们既要参加排练,又要站岗,确实很辛苦,但我们一定……>>>>>详细
努力打造一台留得下传得出高水平的农民歌会
——专访首届中国农民歌会组委会综合协调组负责人张武杨
歌会将于11月9日开幕,可以说,各项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阶段。目前正值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之际,举办这次歌会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它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张武扬(省政府副秘书长、首届中国农民歌会组委会综合协调组负责人):
我省选择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举办首届中国农民歌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民走向小康,农村走向文明,中国农民的命运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30年前,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辉煌篇章。今年9月30日,**总书记亲临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与干部群众共商农村改革发展大计,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锦绣蓝图。应该说,安徽是农民变样、农村变样、中国变样的缩影。因而,在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举办首届中国农民歌会正逢其时。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9·30”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塑造中国农民新形象和反映农村新变化的艺术呈现,也是打造安徽文化品牌的崭新起点。>>>>>详细
全国农民报采访团来皖采访盛赞安徽人"敢闯敢干"
10月31日至11月4日,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主办、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包干故乡行”集体采访活动在我省展开。来自国内15家农民报的记者齐聚安徽,聚焦农村改革,触摸徽风皖韵,先后采访了凤阳县小岗村、肥西县三岗村、歙县槐塘村、雄村乡等地,从小岗村农民首创“大包干”,到三岗村苗木走向全国,再到槐塘村农民闯欧洲……安徽农民敢为人先的“敢闯敢干”精神,深深感染和吸引了采访团的记者们。
这次活动在国内15家农民报统一开设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包干故乡行”专栏,记者们表示,安徽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新时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又涌现出许多亮点,看了让人振奋,回去之后要大力宣传安徽人“敢闯敢干”精神,宣传安徽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