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4|回复: 0

林权改革须过“三道坎”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1-6 08:38: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16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黄山市黄山区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了许多经验,同时也发现,目前林改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抵押贷款难、林业税负重、林权纠纷多——

  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举办项目推介会,对黄山区佳星林场以980万元价格转让股权项目全面推介。佳星林场拥有9000亩林地,是当地3位农民合伙组建的。此举引起了省内外各界特别是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6年以来,黄山区作为我省首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之一,积极探索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长效机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实施“双重置换”

  黄山区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全区林地面积192.8万亩,森林覆盖率73%,活立木蓄积量605万立方米,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67万亩,占林地面积的86.6%。通过林改,如何盘活利用这笔巨额集体资产,不仅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意义,而且是适应科学发展观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要致富,偷砍树,一夜变成万元户”,转变为“要致富,快种树,几亩就成万元户”,是黄山区林改带来的生动变化。黄山区按照“确权、发证、完善、发展”的试点要求,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调处涉及面积8.6万亩的各类林权纠纷1620起,明晰产权163.7万亩,并全部核发了林权证,占任务的98%,其中还对林农有山无证的16.7万亩山林首次确权登记。同时,黄山区还按照“分类、分制、分流”和“职工身份置换、产权制度置换”的原则,对经营总面积达16万多亩的4个国有林场实行了平稳过渡的改革。

  维护“三项权利”

  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主体任务,只是林改的第一步,整个林改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真正实现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黄山区在林改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包括林权电子档案、电子地图等在内的林权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林权实行动态管理,取消了以木还贷准备金、木竹经营服务费、林业建设保护费及所有涉及工本费的收费项目,使林农每立方米木竹累计减少收费42元。

  黄山区根据当地实际,推进林改配套改革,组建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改变了林业系统内部多头执法的现象,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林业要素市场,全区初步形成了林业管理新体制。同时,进一步理顺森林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现行采伐限额分配管理制度,变采伐计划平均分配为按可采资源量科学分配,并简化采伐证发放程序,林农凭林权证、分配公示采伐指标即可到当地林业站直接申领。林改还催生了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些传统的林业行政管理方式逐步被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所取代,目前黄山区已组建4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林业产业联合会和竹产业、苗木花卉、木材加工、森林经营等专业协会,使林农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得到了有效解决。

  “人有恒产,方有恒心”。由于林权可依法转让、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黄山区许多林农纷纷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农林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新兴力量,林业投资也由一个乏人问津的产业开始变成人们投资的新热点。陈卫平是黄山区三口镇的农民,过去长期从事旅游服务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他看到了发展林业的潜力和希望,便与铜陵市口岸服务公司联合投资开发林业,通过林权流转取得了邻村420亩山场的经营权。据统计,目前黄山区林农依托生态优势和森林资源,涌现出“农家乐”或“森林人家”上百家,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全区林权流转面积达10.7万元,吸纳社会资金1.9亿元,其中每亩杉木林流转价格由林改前的10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2500—3000元。

  待破“三道难题”

  林卫兵是黄山区焦村镇林农,拿到林权证后,他便从信用社抵押贷款22万元,整修自家林场的道路,营造竹林200多亩。然而,黄山区像林卫兵这样能幸运地用林权抵押贷款的林农还不多。该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区只有信用联社一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而且只向林业大户放贷。

  要抓住林改带来的产业机会,关键还是要解决资金问题。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林权贷款主要有构建信用平台、成立民间担保公司和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三种模式,但由于林木本身的生长周期长,其中存在的许多不可预测风险因素令许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黄山市林业局负责人建议,国家应尽快推行政策性森林保险,增强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消除金融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顾虑。他认为眼前可在各级林业部门设立信贷担保中心,落实财政贴息政策,将贷款业务扩大到所有商业银行。

  林业税费负担一直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减免林业税费,但目前仍占26%左右,存在种类多、征收环节多、重复征收、税负不公、使用不当等问题。黄山区林业部门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该区目前依然征收15%的育林基金,但基本没有真正用到育林上,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育林基金绝大多数用于保障属于差额拨款的林业“三站”的经费,违背了设立征收育林费的初衷。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唐鑫生老师认为,林业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迫切需要建立维持正常营林费用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林权纠纷也依然困扰着林改的深入推进。黄山区林改前积累的各类林权纠纷面积达11.9万亩,但到目前仍有3.3万亩集体林地存在林权争议。另外,当地一些专家也提醒,林权流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林权资产评估、林权贷款等诸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后遗症”。黄山市社科联专家认为,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主体任务,只是整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

  上述存在问题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如果操作不当或解决不及时,势必挫伤林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林改取得预期成效。(吴江海)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