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1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人死了,工资、津贴或离退休费还照拿;工作人员被开除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和津贴;有的干部子弟还在上学,就从财政领工资……前不久,皖北小城砀山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空饷办”(全称为:清理吃“空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清理这些吃空饷者。仅仅在自查阶段,各单位主动上报存在问题的人员就有385名,涉及资金200多万元。
“空饷办”横空出世
“空饷办”这3个字最近成了砀山热门的词,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这个临时机构的运作情况。
今年8月1日,一个名叫“砀山县清理吃‘空饷’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它以文字和网络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发出公告,对清理吃“空饷”的有关工作进行公示。此前,砀山县委办制定了《关于砀山县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工作方案》。
“此前,砀山县存在一定程度的吃‘空饷’现象,一些单位、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在编不在岗,吃着国家财政的饭,却不为国家办事。”砀山县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吃“空饷”行为,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反响极坏。以前,砀山也进行过相关的清理工作,但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此次,砀山县专门成立了一个清理吃‘空饷’工作领导小组,下定决心,进行清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就设在县纪委。办公室由纪委的一名综合室主任负责,其余工作人员由各单位抽调而来,“是一个非常设性的专门机构”。
按照安排,砀山清理吃“空饷”工作共分3个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普查阶段、落实整改阶段。“原计划是到10月底工作结束,因砀山梨受灾,工作被耽搁了一段时间。”“空饷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进行到第二阶段,即普查阶段。”
昨天上午,记者在砀山县纪委看到,几乎所有的领导都不在办公室,墙上的公告栏上显示他们全部外出“下××镇清空饷”。
哪些人在吃“空饷”?
砀山清理吃“空饷”的公告刚一问世,就受到各方的关注。一位教师说:“政府年年查,吃空饷的照吃,拿双工资的照拿,希望政府这次动真格的,不再搞形式,给砀山老百姓一个交代!”
那么,在砀山都是哪些人、利用什么样的手段在吃空饷呢?砀山县委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吃“空饷”的几种类型:最主要的是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包括长期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人员、非组织选派的离岗学习人员、因病休假超过时间仍未执行病假工资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批准的停薪留职未核销工资人员;被开除或已调动、辞职、辞退及自动离职后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和津贴的人员;到龄未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仍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和津贴的人员;在职人员或离退休人员死亡或被宣告失踪后,逾期领取其工资、津贴或离退休费的人员;不应继续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人员;受党纪政纪处分及司法处理后,未按规定降低(停发)工资、津贴或离退休费的人员;在孩子超龄后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后,仍继续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费的人员;在企业兼职,同时在两个单位领取工资、津贴的人员等等。“这当中,最让群众不满的,可能就是那些已经死亡了还在领取工资、津贴或离退休费的人员。另外还有一些干部子女,有的还是孩子,还在上学,却已经开始领工资。”
人去世了,钱还照拿
“在自查自纠阶段,仅仅各单位主动上报存在问题的人员,就有385人,涉及资金200多万元。”在这385人中,有无故长期旷工的、病假的、自动离岗的、无法联系的、不符合条件冒领费用的等,经过普查核实后已停发工资66人。
砀山县还采取有奖举报措施,广泛发动群众进行举报,目前接到群众举报22件,办结4件,追缴违纪资金10万余元,1人被停职。
昨天下午,记者在一份砀山县周寨镇的清理材料上看到,该镇共有财政供给人员1097人,存在问题的人员有58名,其中有11人已经死亡,竟然还在领取相关的财政经费。“这些都是在自查自纠阶段查出的,对于相关责任一般是减轻或免于处理。”记者看到,这些问题人员受到的处理,有的是停发工资,有的是退款。
据了解,在目前的普查阶段,7个普查组和1个督查组将分别持清理吃“空饷”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财政供给人员名单到各单位,依据2007年度、2008年1月点名册或签到簿对人员逐人核对,通过查看身份证、毕业证、资格证书、上岗证,人事编制手续、任职文件,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程序,确认在编不在岗人员。普查结束后在单位进行公示,对查实吃“空饷”人员,除追缴其违纪冒领资金外,将根据情况追究其有关责任。
砀山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吃空饷”在一些地方成为顽疾,“但愿砀山的做法能真正取得成效,‘空饷办’能给其他地方带来一些启示”。(宫礼、陈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