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009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首届中国农民歌会
入冬时节,古城松潘早已飘了好几场雪。
截至目前,松潘县12087户受损农房维修加固工程已近完成,永久性住房重建开工率达78.3%,竣工率达16.2%。这组数字,每天都在变化着,每一次的细微变动,都让松潘人民内心升腾起股股暖意。
“为保证灾区群众温暖过冬,我们在和时间赛跑,要在极端恶劣的天气到来之前,尽快完成村民集中安置点建设等多个应急援建项目。”安徽省对口支援办主任、省长助理梁卫国说。到了寒冬腊月,大雪封山,土层冻死,不仅施工困难,灾区百姓的生活也会受到困扰。根据这一气候特征下灾区恢复重建的实际需求,安徽省年内启动的首批15个援建项目,多数与民生相关:民房恢复、校舍维修、输电线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
高光权感到援建工作越做越顺手。他来自安徽省民政厅,分管民房恢复与建设工作。“以前协调工作,有时需要跑松潘县的好几个部门,工作进展受到一定影响,现在大家一起办公,把问题解决在同一个办公楼内了。”高光权说。援建工作机制的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创新援建工作机制,8月份,安徽省对口支援办、援建办与松潘县委、县政府联合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指挥部,指挥部下设9个部门,包括综合部、民房恢复与重建项目部、水利电力项目部、教育卫生项目部、人才与智力支持部等。据介绍,按照应急项目、启动项目、预备项目分批次推进原则,目前,安徽省对口支援办与松潘县已共同研究、落实了21862万元应急项目资金和2008年第一批启动的总投资为92220万元的15类大项目。
目前,在松潘县工作的安徽援建者,总计有200多名,其中,维稳公安民警102名、支教教师21名、医疗卫生防疫队员31名、青年志愿者30名。援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提供物力与智力支持的同时,还要为当地培养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这种培养成效已经初显端倪。随着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松潘县医院和中藏医院正经历一场变革。“这次来松潘的安徽医疗卫生防疫队成员都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我们既要解决灾区群众疑难杂症,也要把有效的医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务工作者。”该医疗队总领队李家龙说。
地震发生后,为让6700万安徽人民尽快、全面地了解松潘人民灾后重建和安徽省各项援建工作情况,安徽的新闻工作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松潘灾区,不顾高原反应和余震、泥石流、塌方等危险,深入到灾区群众家中和援建工作一线,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一些支教教师的条件更为艰苦。李志等4名老师,被安排到热务沟乡中心学校工作。那里海拔高、吃水不便,全校四五百名师生,仅靠一眼细细的山泉。刚到松潘的时候,高原反应可谓让他们“受苦颇多”。但他们每周仍坚持上近20节课,而且还“一专多能”,肩负着音乐、美术等课程。老师们的付出,让热务沟乡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郎木泽里颇为感动,他不断竖起大拇指,说:“安徽支教老师,好样的!”
所有的安徽援建者,对3年后的松潘均充满期待。“大家心里有一张蓝图,或者说是一个梦,就是结合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奇特的山水文化,把松潘打造成为一个国际旅游胜地。”安徽省援建办副主任金运明说。《松潘县灾后国际旅游胜地规划建设战略思路(框架)》,对这个共同梦想进行了展望:依托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建设松潘县城至川主寺一体化区域,整合松潘古城、牟尼沟、川主寺及周边丰富旅游资源和要素,全面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形成以黄龙世界自然遗产、松潘古城、牟尼沟休闲度假区3个主要旅游景区,松潘县城至川主寺旅游服务基地,红军长征纪念碑、民族文化村寨等多个旅游景点组成的国际旅游胜地,使松潘县成为川甘山青区域国际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强县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恢复重建和多民族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示范县。
这是一个充分整合资源的梦:首先,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交通建设拟投资8.5亿元,水利建设拟投资4600万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拟投资3.5亿元。其次,社会事业得以振翅高飞,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事业获得蓬勃发展。第三,围绕旅游支柱产业,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将获得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
“这个梦想,可以让松潘县跨越式发展至少推进10年以上。”松潘县委书记黄芝林说。到2012年,预计全县GDP可达38亿元、增长3.65倍(以2007年完成数为基数,下同),地方财政收入可达2.3亿元、增长3.63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7900元、增长1.99倍。(桂运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