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903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以前,管种子的卖种子,买到假良种都没人买账;现在种子公司卖,政府在旁边监管着,我们可以放心买了。”这是今年春耕秋种各地农民的普遍反映。去年以来,我省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深入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种子企业完全市场化运营,种子管理站则负责把好“品种源头关”、“市场准入关”和“种子质量关”。种子企业与行政部门“分家”,农民买种子心里更踏实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事业单位租赁承包兼并联合、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等方面大胆实践,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20多个门类、100多万编制的40000余个事业单位,经过30年风雨“洗礼”,逐步回归公共服务本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类:重塑“事业法人”
今年7月,省编办颁布了《关于推进全省事业性质行业协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凡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或使用事业编制的行业协会及其办事机构,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改革。本次改革坚持政会分开、分类指导、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一贯思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让事业单位以本色示人。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从计划经济条件下走来,“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官民不分”的问题由来已久。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必须以独立法人资格参与市场分工,才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1990年,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出了《关于事业单位年检和登记的通知》,在全省统一建立事业单位登记制度,标志着我省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从1993年起,我省又围绕登记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1997年7月,省政府正式颁布了《安徽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至此,我省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
1995年,我省开始以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为突破口,重新界定其机构编制管理形式,建立了按事业单位职能确定单位类型,按事业单位类型划分单位性质,按事业单位性质确定经费预算形式的事业单位管理新机制。截至2002年底,全省实施分类管理和两个过渡的事业单位5586个,总计98436人。其中,撤并事业单位362家,转企事业单位715家,每年为财政节减经费10亿元左右。
转制:激活“一池春水”
15年前,省生物研究所还是省科技厅直属的事业单位,70多人靠财政每年拨付的25万元事业费支撑科研。吃“皇粮”搞科研,发论文就是工作,科研成果出来也大多束之高阁。1993年,省生物所与中科大联手组建安科生物高技术公司。这些年来,经过三次改制,生物所融入了企业,安科生物也成为国内著名的生物制药企业。
现有事业单位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从1998年开始,全省事业单位租赁、承包、兼并、联合等工作,拉开了国有事业单位战略性改组帷幕。省水产局技术研究所转让外企、砀山果科所兼并企业走农科贸一体化的路子等,为探索国有事业单位实现机制转换,从整体上搞活事业单位,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然而,对于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来说,推动战略性改组依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从2004年开始,我省在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地开展了转企改制试点。在此基础上,2005年11月,我省全面启动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实施转企改制500多家,2000多名事业单位职工实现了身份置换,由“事业人”变为“企业人”。一批批脱下“事业”外衣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涛中奋勇搏击,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创新:做好“加法减法”
长期以来,乡镇事业单位都是官办官管,机制僵化,实际办事不多,花钱养人不少。2000年9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经过3年努力,全省乡镇事业单位精简机构11800个,精简比例为50%,精简财政供给人员43400人,精简比例为40.6%(不含中小学和卫生院基数)。2005年6月,我省在肥西等18个县(市、区)进一步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在各试点县,乡镇事业单位从“养人”向“养事”转变,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治理结构和公益服务方式逐步确立起来。
省编办有关负责人指出,深化各类事业单位改革,从表面上看在做“减法”,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编制、减轻财政负担;从实质上看更要做“加法”,让有限的公共投入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将财政指挥棒调整到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供给。
在事业单位的家族中,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行业占了总量70%左右。2000年以来,我省结合各行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艺术团体、科研和设计、机关后勤服务、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此外,我省还完成了港口管理体制、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社区和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10多个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从科技成果转化到文化精品迭出,从教育事业腾飞到卫生水平提高……30年来,全省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强化,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不断提高。(吴林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