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蔬菜大棚连绵不绝、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块块特色养殖水面波光粼粼……深冬季节走在安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崛起的必由之路。”省农委有关负责人说,不断发展的现代农业为全省农民增收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前三季度,全省农民现金收入人均为3628元,同比增长22.6%。预计全年农民收入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现代科技“长”入农业
12月8日,当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卖完家里最后500公斤带壳鲜花生时,蒙城县篱笆镇农民汪伟成露出了笑脸。“今年入夏花生地遭遇了内涝,但俺家的花生亩产达350公斤,产量比去年提高10%,这都是科技的功劳。”他深有感触地说,镇里农民以前采用传统的方式种花生,产量低,质量差。今年镇政府引导农民围绕花生的无公害生产标准,施肥按配方、选种良种化、播种方式机械化、生产模式畦岭覆膜化,有效地提高了花生抗灾抗病的能力和产品质量。自9月份花生上市后,来自各地的花生客商云集篱笆镇坐镇收购,一车车无公害花生俏销山东、福建、江苏等地。
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是现代农业的鲜明特征。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业科技支撑力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像汪伟成一样受益于科技进步。例如,自2005年先后启动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三大“科技丰粮”行动,加快了科技入田步伐,充分释放了我省粮食生产潜力,粮食连年增产,多次刷新纪录。省农委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超过30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0多亿公斤。
与此同时,各地加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要求“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以让农民看得见、听得到、学得会和用得好的形式,助推科技一步步走进“希望的田野”。目前我省每年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100多个,适用技术推广面积2亿多亩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
事实上,科技的威力不仅仅体现在粮食生产领域。在宣州区,“科技兴渔”工程的扎实推进,使全区渔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预计今年渔业总产值将超8亿元。怀远县石榴深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新技术,成功开发出石榴精油、石榴多酚、石榴啤酒、全汁石榴酒等7大系列30余个产品……科技,正渐渐走入安徽广袤的田野,引领着我省现代农业走向生机勃勃的春天。
精良装备“驶”入农田
“政府示范群众看,见了效益跟着干。”9月29日和10月8日,颍上县农机局分别在王岗镇、夏桥镇、六十铺镇沿淮地区和水稻产区,对机械开沟、免耕旋播施肥技术进行现场演示,均吸引了附近一百多位农民围观。夏桥镇农民陈长志说:“今年秋种一定改变往年撒播施肥方式,采用免耕旋播施肥机,省力又省心。”
农业机械的使用,使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走向轻松耕种时代。桐城市新渡镇水云村农民夏大成对此深有体会。由于该村是农业部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点,全村开展了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抛秧等七项试验示范工作。“免耕直播水稻、免耕抛秧水稻都获得好收成,平均亩产比常规栽培都增加了25公斤以上。”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农委农机局局长项安琪说,近年来我省采取农机补贴等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农业机械的辅助下轻松地进行农业生产。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达450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增加10000台,联合收割机增加5000台,水稻插秧机增加1200台。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大大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今年全省4140台水稻栽植机械驶入田野,完成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110.3万亩。今年夏收,全省组织投入了200余万台套农机,机收小麦3142万亩,机收率95.2%,确保了小麦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秋种也是农机大显身手的主战场。秋种期间仅阜阳市就组织各类农业机械33万余台(套);完成机耕面积730万亩,小麦机播面积685万亩,精少量播种达到450万亩,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在“春耕”“三夏”“三秋”等主要农事季节,农业机械承担了70%以上的农事作业。
市场观念“闯”入农家
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同,现代农业走的是市场之路。可以说,农产品商品率的高低,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盯着市场做农业,逐渐成为全省农民的共识。
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就将目光盯到了北京奥运会。今年该镇引进苗木花卉生产龙头企业,建设蓝斯凯花卉等7个设施农业生态项目,其中兰君园艺今年为北京奥运会提供10000盆以上兰花。
与大杨镇农民不同,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养鸡户叶国锁把自己与龙头企业“连”在一起闯市场。他说自从成为当地五星集团的合同养鸡户,他每年养鸡纯收入都在1.6万元以上,今年将突破2万元。
如果说企业是“龙头”,那么农民就是“龙尾”。有了龙头带动,农民就能勇闯市场,今年我省433家龙头企业共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600万亩,带动农户600万户,年户均增收1050元。
“市场大开绿灯的前提是,农产品质量好、档次高、品牌响。这就要求我们打青山绿水牌,唱生态农业戏,向绿色农业迈进。”省农委副主任刘永春说,近年来我省狠抓标准化生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质量认证工作。目前已建立省、市、县级标准化基地986个;已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84个,年总产量244万吨;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和产品分别达322家和728个,产地监控面积1500万亩。
标准化生产带来好产品,全国各地消费者倾情演绎对安徽农产品的“绿色之恋”。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甄长丰说,近年来他们以无公害养殖为抓手大力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所有猪舍都建在无污染的地方,不使用国家禁用兽药,防疫治病用药严格执行国家休药期标准。现在该公司向上海市场供应生猪的数量不断扩大,从2004年的4万头扩大到今年10万头。
有关资料显示,安徽70%的名优农产品正源源不断进入长三角。如巢湖已成为长三角十大无公害淡水鱼供应基地之一,占据了长三角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蔬菜已占南京市场份额的40%;皖北的蔬菜、肉类在长三角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方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