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1|回复: 2

中国足球人口濒临灭绝 练举重都没人练足球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2-25 12:27: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967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94年中国开展职业联赛,足球走向市场化。受到利益的趋势,足球学校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当时的国内球市火爆,职业球员收入很高。很多孩子梦想成为职业球员,很多家长也期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足球发家,大量的青少年进入足球学校进行足球专业训练。为了谋取暴利,很多足球学校只顾赚钱,不重质量。
足球学校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主要看两点。一是各梯队在同年龄段比赛中取得成绩如何;二是向俱乐部一线队输送了多少人才。为了把这两点做的突出,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很多足球学校开始更改小队员的年龄,这也是中国足球青少年虚假年龄的开始。
刘主任介绍:“青少年足球队员不同于成年运动员,由于身体还在发育中,往往更改一两岁就能让球队的成绩提升一大台阶。这些足球学校也正是从上报虚假年龄中得到了实惠,因此这种风气在青少年足球中蔓延开来。”
正是这种不重质量的做法,让很多球员带着虚假年龄走入职业队、国家队。外国的球员27岁是黄金年龄,我们同年龄段球员已经接近30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山东、大连的青少年足球在早些年成绩很好,其实也是因为年龄改的“好”,现在你能看到大连已经几乎把自己玩死了。”刘主任很无奈。
据了解,从94年——2000年,成都一个城市便有30所足球学校,而现在很难再成都找到足球学校了。
刘主任介绍:“目前足球大环境太差了,实在不利于青少年的选材。奥运结束后,很多搞体育的同行告诉我,家长纷纷把孩子送进体校,宁可选择举重也不愿意踢球,认为足球没有任何发展。我们现在想把足球搞上去,但是因为足球的名声都臭了,很难选到优秀的人才。”
中国足球后继无人 10万人中才有1个小孩踢球
中国足球再一次摔倒在世界杯的冲击之路上,摔得很惨。待人们忘记伤痛聚焦在奥运会上时,国奥队又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上演中国功夫,输球输人。于是足协高喊:“中国足球要从青少年抓起。”这和再给我一次机会的祈求没有任何区别。中国目前还有多少青少年在踢球?
邓爷爷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中国足协这群大爷们想抓都没办法,中国足球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时候,很快那些在操场上踢球的孩子就会变成稀有动物。一个惊人的数字便说明一切,笔者从中国足协青少部了得到了最新数字,目前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仅为13524人。
这一万多人来源于中国足协申办管理的56所足球学校,登记的497支足球俱乐部。而这样的数字仍在每年骤减,很快便见低于一万大关。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有近3亿的青少年,而从事足球训练的缺少的可怜。当然还有一些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非正规军”,而这些属于学校教委的球员质量能有多高,也无从考核。
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储备现状已经不是令人担忧的程度,而是到了后继无人的程度。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很难组建一支高水平的11人队伍的原因。
中国缘何无人踢球?高投入低回报 风险太大
青少年足球人才从十几年前的65万到现在的1万多人,原因有很多。1992年,王俊生接任年维泗成为足协专职副主席和当年红山口会议的召开,为中国足球找到了“职业化足球”发展的共识和思路,足球改革选择了从赛制入手,至少具有两个战略意图:第一,使地方队参加的国内联赛与国家队冲击世界杯决赛圈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联赛是基础,冲击是目标;第二,赛制最容易也最直接地显示出改革带来的变化。这就是职业足球联赛诞生的动机,事实上在足球职业化14年之后,我们却要重新审视这次改革,我们是不是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比如在青少年培养环节。
曾任中国青少部主任的冯建明指出:“职业化足球中国的市场得到启动,但是如何培养青少年人才却没用进行有组织的研究,中国足协领导都在抓国字号成绩,跑市场,没有真正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而更多的足校只是一个草台班子,并不具备办小规格。这一千多所足球学校的蜂拥上马,全是以赢利为目的,他们没有长期发展计划和远景设计,一旦资金链断裂,学校关闭成为必然,这种无政府状态一直持续了17年,直到今天的足校严重萎缩,青少年球员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塔基不牢,塔尖不稳,断层现象严重,以目前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中国足球别说是9次冲击8次失败,就是19次冲击,29次冲击,也很难再有成功的可能!”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成才率到底有多少?据了简单的例子,某省要培养一支参加全运会的队伍,需要从100名从事足球专业训练的U13年龄段球员中进行选拔。最终淘汰一部分,能够坚持到U16的也仅仅剩下30——40人,最后在从这些人中选人组队参加全运会。而全运会结束,这些球员中只能有2-3人能够“幸运”的进入职业俱乐部。所谓幸运,也是需要巨额的好处费来疏通关系。
根据成都、武汉等地的调查,现阶段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费用远远超过了培养一个普通型人才的费用。从10岁到18岁成型,需要接近25——30万的投入。对于这些花费几十万元的家庭来说,并不愿意轻易放弃当上职业运动员的机会,因此很多额外费用便产生了。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踢球不惜卖方、负债,而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少只又少。
张某,北京人,23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张某的足球天赋一点不比别人差。由于自家经营足球学校,因此张某在结束小学后便进入足球学校进行足球专业训练。张某父亲为老北京队球员,退役后便经营足球学校,并担任教练员工作。对于张某来讲,从事额外的足球训练并没有过多的投入,一心想成为职业球员的张某2002年便进入了当时的上海国际。张某回忆:“尽管进入一线队,但是自己的梦想并没有这么简单就能实现。在俱乐部里,教练员根本不会考虑年轻球员的培养,每天都让我们这些替补小队员做超负荷体能训练,结果等有机会战在场上,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张某说:“在球队呆了一年多,虽说花些钱也能得到上场机会,但我实在看不到出路,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目前,张某正在北京某高校就读大一,虽然同龄人已经大学毕业,但是张某还是很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我现在很珍惜能够再次走入校园,大学毕业后希望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
对于自己从事足球行业,张某的看法是:“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要不然足球的成才率实在低的惊人,还不如从小就好好读书。”
近几年足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跌,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从事其他项目。巨额的成才费让很多怀揣梦想的少年止步。当然这只是中国足球青少年发展中的一个方面,体教脱离、足校泛滥、超龄泛滥也阻碍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三金)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2-25 16:09:39 | 查看全部
很少看体育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送礼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8-12-28 19:05:26 | 查看全部
不同意,玩足球是爱足球,国家队好不好是另一回是,你喜欢举重可以去练嘛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送礼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