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80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本报讯(记者 吴天祥 通讯员 薛莲) 日前,市农委与市财政局联合举办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及经营管理培训班,200多名农民接受培训,我市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近年来,我市新建和创办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加入成员7000多名,带动农户3万多户,约占全市总农户的20%,经营范围已经覆盖到粮油、棉花、蔬菜、果品、水产、畜禽、花卉苗木、经果林等我市农业优势主导产业。
目前我市合作社的会员代表、监事会、理事会成员大多是农民,由于缺乏专业管理型人才,合作社牵头人自身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决策能力、管理经验都很有限,导致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欠佳,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合作社甚至出现与社员联系不紧密的现象。同时,全市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规模较小,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弱、带动力不强等弱点;其业务内容也比较单一,只局限于提供有限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的购销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少,有自主品牌的少,产品附加值很低,难以实现带动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作用。此外,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信贷难成为发展“瓶颈”。
面对这些问题,市农委等相关部门于近期着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领导,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本次培训班只是开端。近期市农委还将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强资金项目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指导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民主议事、集体决策、事务公开等程序。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还将被扶持延伸产业链条,推行标准化生产,并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争创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此外,市农委还计划创新合作社发展的形式,探索成立农业产加销合作联社、生资销售合作、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鼓励农村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创办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 |
|